在三国时代,马超出生于一个武将世家,祖上为汉朝伏波将军马援。东汉末年,马超的父亲马腾作为割据一方的诸侯,掌控了陇右地区,而马超本人更是因其卓越的勇猛而声名远扬。公元211年,马超在渭南之战中,以一己之力让曹操大为狼狈,甚至迫使曹操割须弃袍。然而,曹操依靠巧妙的离间计成功分化了马超和韩遂的联盟,最终赢得了渭南之战的胜利。战败后,马超尝试反攻凉州,但未能成功,接着投靠了张鲁。然而,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归顺刘备,但在刘备麾下的日子并不如意,始终未能获得应有的重用。那么,马超为何没有受到刘备的青睐呢?原因有三。
一、频繁易主的背景
首先,马超多次易主是导致刘备难以信任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公元208年,曹操当时担任丞相,曾希望将马超招揽入朝担任官职,但马超拒绝了这一提议。随后的时间里,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将马超封为徐州刺史,后来又改封为谏议大夫。然而,在马腾的建议下,马超并未在曹操的阵营中稳定下来,反而选择留守凉州,继续领导马腾的旧部,驻扎在原来马家势力的中心地带——槐里。直到公元211年,马超为劝说韩遂反曹,公开表示要认韩遂为父,正如吕布曾认董卓为义父一样,这一举动显得颇为离经叛道。渭南之战爆发后,马超开始怀疑韩遂与曹操有勾结,导致自己和韩遂双双遭遇失败。随后的马超先后投靠了张鲁,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归顺刘备。考虑到马超经历了多次易主的历史,刘备对他难免心生疑虑,无法完全信任他。当然,刘备考虑到马超的勇名,依旧任命他为左将军、骠骑将军等职务,以示重用。
二、不孝的行为
其次,马超的“不孝”行为也是刘备对他心存芥蒂的原因之一。公元211年,尽管马腾已在曹操手中为人质,马超依然起兵反曹。到212年,曹操下令杀害了马腾,连同在邺城的马家宗族两百余口也被满门抄斩。从这角度来看,马超直接导致了父亲和家族成员的死。汉朝历史上,孝道历来是重中之重,尤其在西汉初期,刘邦通过大力提倡孝道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而马超在父亲被曹操囚禁之时,竟然选择反叛,结果间接导致父亲被杀,这种行为显得极为不孝。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又怎能相信马超不会背叛自己呢?因此,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并未将马超继续放在前线指挥,甚至在公元211年爆发的夷陵之战中,刘备并未考虑将马超带在身边。
三、年事已高,身体不佳
最后,马超年纪较大,身体状况也不如往昔,这让他难以继续担当重任。公元222年,蜀汉建国的第二年,马超因病去世,享年47岁。虽然在现代,47岁被认为正处于壮年,但在三国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这个年龄已经算是相当高龄。许多著名的谋士和将领都在三四十岁时便因病去世,比如周瑜年仅35岁便病逝,法正和郭嘉分别在45岁和38岁时去世。因此,刘备更倾向于培养那些年轻有为的将领,以确保蜀汉能够有更长远的未来。而马超,尽管曾有过辉煌的战绩,但因其年事已高且身体不佳,再加上前两点的原因,显然已经不适合继续出征打仗。
总的来说,尽管马超在加入蜀汉后,依然保持着三军之勇,但他未能再度如往日那般大展宏图,可以说是未能获得应有的荣耀。尽管如此,刘备在官职和待遇上对他并未吝啬。比如在刘备称帝时,马超被封为骠骑将军,且他的职位排名甚至高于车骑将军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