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前言
公元421年,建康城。
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派人用被子,闷死了早已退位的晋恭帝司马德文。
这位被誉为“南朝第一帝”的英雄,为何要以如此残忍的方式,结束一个自愿禅位者的生命?
01.绝境逆袭
刘裕的出身极为卑微,他生于公元363年,小名寄奴,整个童年非常惨淡。
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便去世,父亲因为家贫,甚至打算把这个婴儿抛弃。
幸亏婶母伸出援手,断了自己亲生儿子的奶来哺育刘裕,才让他活下来。
长大后刘裕什么活都干,砍柴、种地、打渔、卖草鞋。
他还沉迷于赌博游戏,常常输得精光后选择赖账,被乡亲们鄙视为无赖。
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却从军建功,最终成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
刘裕的军事才能非凡,他从一个普通士兵做起,因作战勇猛、屡建战功而不断晋升。
公元404年,刘裕以一千七百余名北府兵在京口起兵,最终击败拥兵数万的桓玄,迎回晋安帝。
此后他南征北战,消灭多个割据政权,收复大片失地,声望达到顶峰。
02.迷信的帝王
刘裕大权在握后,并没有立即篡位。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个迷信的预言,曾有人说“昌明之后尚有二帝”。
这里的“昌明”,指的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
为了应验这个预言,刘裕先毒杀了当时的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司马曜之子),然后立司马德文为帝(即晋恭帝)。
等到司马德文在位一段时间后,刘裕才逼他禅让帝位,自己登基为帝,建立刘宋政权。
司马德文十分配合刘裕的要求,甚至公开表示:“桓玄专权时,天命已改,是被刘公延续了二十年。今日让位,我心甘情愿。”
即便如此,刘裕最终还是没能放过这位主动禅位的皇帝。
03.残酷的杀戮
刘裕登基后,司马德文被贬为零陵王,安置在秣陵。
尽管司马德文已经毫无威胁,刘裕却多次设法要除掉他。
刘裕先命令琅邪郎中令张伟,送毒酒给司马德文,但张伟不愿做这种不义之事,途中自饮毒酒而亡。
司马德文和妃子褚氏深知危险,时刻防范着刺杀。他们整天呆在同一间屋子里,饮食全部由褚氏亲手操办,让刘裕派来的杀手无从下手。
然而最终刘裕还是派人趁褚氏被支开时,翻墙入室,逼司马德文喝毒酒。
司马德文是虔诚的佛教徒,拒绝自杀,说:“佛教,自杀者不复得人身。”士兵们于是用被子蒙住他的头,将他活活闷死。
刘裕不仅杀了司马德文,还对司马家族大开杀戒,尤其是男性成员几乎被屠杀殆尽,连婴儿也不放过。
04.无奈与苦衷
刘裕为何要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尤其是对一个自愿禅位,且毫无威胁的退位皇帝下此毒手。
实际上刘裕有他的苦衷,他登基时已经五十八岁,而太子刘义符才十五岁。
被杀的司马德文三十六岁,比太子大了整整二十一岁。
刘裕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来日无多,而太子年幼缺乏政治经验。
刘裕担心自己死后,司马德文可能被人利用作为旗帜,威胁到儿子的皇位甚至生命安全。
朝中仍有许多人心系晋室,一旦刘裕去世,幼主难以控制局面。
为了确保儿子能够坐稳江山,刘裕不得不采取了这种极端手段。
这与前朝的情况完全不同,曹丕篡汉时三十二岁,司马炎代魏时二十九岁。他们都有充足的时间来巩固统治、培养继承人、收服人心。
而刘裕从称帝到去世,还不到两年时间。他几乎没有时间为继承者铺平道路,只能选择最极端的方式,来消除潜在威胁。
05.结语
尽管有杀害逊位皇帝的污点,刘裕在历史上却享有很高评价,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这主要是因为,他在其他方面的卓越表现。
刘裕个人生活极为节俭,他平时清简寡欲,对珠玉车马、丝竹女宠都很有节制。
他衣着简朴,经常拖着连齿木屐在神虎门散步,随从不过十余人。
他的卧室布置十分简单,床头挂的是土布做成的帐子,墙壁上挂着布做的灯笼,麻绳做的拂灰扫把。
为告诫后人不忘本,他命人将自己年轻时,耕田用过的农具藏入宫中,让后代知道稼穑艰难。
女儿出嫁时,刘裕给的嫁妆十分简单,不超过二十万钱,完全没有锦绣金玉之类贵重物品。
宁州曾献上一个价值连城的琥珀枕,刘裕命人捣碎后分给将士治疗战伤。
政绩方面,刘裕推行“土断”政策,抑制豪强兼并,整顿吏治,减免百姓赋税。
他还重视教育,给予寒门子弟通过考试做官的机会。
这些措施使经济得到发展,为后来的“元嘉之治”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