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中,涌动着无数激动人心的瞬间,今天我们继续回望那些令人难忘的历史时刻,这一期我们聚焦于一个震撼的故事——追溯到650年前的明朝洪武二年。就让我们将思绪拉回到公元1369年,那一幕幕的硝烟与豪情依然清晰可见。
在这战乱纷扰的时代,明太祖朱元璋曾赞誉元将王保保为“天下奇男子”,而他领导着十余万大军对兰州城发起了围攻。彼时,镇守兰州的知府张温处于绝境,匆忙遣人求救,令人感动的忠诚与勇气在这一封求援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求援的信使首站抵达的是巩昌,今天的陇西,而桑红色的指挥使、怀远将军于光则身披战甲,手握五千士兵,骑兵数百。得知兰州城濒临绝境,他毫不犹豫,开始向周边发出紧急告警,高呼号召士兵准备出发。
然而,命运之神似乎并不眷顾这支求援军。当于光率领增援部队赶到兰州东侧的马兰滩时,他们遭遇到了王保保精心布下的伏击,经过一番腥风血雨的激战,三千名将士几乎全军覆没,身负重伤的于光也被敌军俘获。在被押往兰州城下时,于光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尽管敌人束缚着他,他心中仍然怀着对战友的鼓舞与寄托,力图将希望传达给城中的同袍:“我是怀远将军于光,虽侥幸被援军俘虏,但不久后徐元帅的大军会迅速赶到,兰州的兄弟们千万要挺住啊!”
这样的呐喊令王保保愤怒不已,他下令惩罚于光,甚至意图杀死这位将军。然而,于光毫无畏惧,全然不顾周围锋利的刀枪,依然坚持激励着城内的守军,令士气大增,展现出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知府张温在城墙之上遥遥祭拜于光,誓言要与兰州城共荣共亡。而这个消息回到朝廷,朱元璋得知后,也被于光的忠臣之心泪洒当场,命祭祀于功臣庙,使其不至被世人遗忘。
面对元军的长期围困,兰州的军民在于光的激励下奋起反抗,死守数月终等来了徐达元帅的援军,在随后进行的沈儿峪之战中,大获全胜,歼灭敌军十万,荣光再现于兰州这片土地。
王保保所面对的于光,其实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书生。他出生于江西都昌,出身富贵之家,成绩优异,然而,在这乱世之中,他毅然放下笔墨,投身军旅,成为保家卫国的义军领袖,跟随朱元璋征战四方。从平定淮东到北上征战中原,于光就像一颗耀眼的星辰,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在兰州孤军奋战,尽管最终不幸被俘,但面对无上的痛苦依然秉持着“死而后已”的誓言。这样的大丈夫理应被世世代代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