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创始人
2025-09-29 16:34:16
0

《三字经》里记载了“融三岁,能让梨”的故事,孔融因幼年懂得谦让而被后世广为传颂,成为教育孩子“尊老爱幼”的典范。然而,这则温馨的童年逸事只是孔融人生的开端,他成年后的经历却远比“让梨”复杂得多,甚至充满悲凉。他的结局并不美好,今天我们就沿着历史的脉络,来看看孔融的一生究竟如何发展。

成名并非因“让梨”,而是因救哥哥

孔融少年成名,并不是因为“让梨”,而是因为一桩救人的义举。孔融的哥哥孔褒有位朋友名叫张俭,因为得罪权贵,被追捕无处可逃,恰好逃到孔褒家中。当时孔褒不在家,年纪尚小的孔融却勇敢地收留了张俭,为其躲过一劫。事后,官府得知孔氏兄弟庇护张俭,便将两人一同下狱。面对审问,孔融毫不犹豫地揽下责任,说是自己一人所为,请官府放过哥哥。虽然最终没能救下孔褒,但孔融的义气与担当却使他声名大噪。汉代没有科举制度,人才主要靠“乡举里选”,地方官吏对孔融印象极佳,推荐他担任御史令。由此,孔融走上仕途。

少年机敏,言辞锋利

孔融十岁时随父亲到洛阳,提前去拜访当时的名士李膺。门客见他年幼,本欲驱赶,却因孔融自称是“世交”而不敢怠慢。孔融机智地解释,李膺是老子的后代,而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当年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学问,因此双方算是世交。这番话令在场的人既惊讶又佩服。然而,李膺的门生陈韪却讥讽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暗指孔融未来未必有成就。孔融反唇相讥:“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一句话让对方无言以对。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孔融的机敏与犀利,更展现了他敢言直语、不惧权威的性格。

屡屡讥笑曹操,终惹杀身之祸

进入曹操掌权的年代,孔融的耿直逐渐显露出危险。一次,曹操攻下邺城,曹丕看上了袁绍儿媳甄宓,求曹操赐予自己。孔融借此讽刺曹操,写信提及“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的典故,暗讽曹操如纣王般荒淫。曹操一时未懂,追问典故来源,孔融却借机影射现实。这种直白的讽刺让曹操心中不快。长久以来,曹操虽爱惜孔融的才名,但孔融接连的嘲讽最终令曹操忍无可忍。当孔融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时,曹操顺势发难,以此为由将其处死。

“父母子”论,引火烧身

孔融还有过一段惊世骇俗的言论。他曾对友人说,父子、母子之间并无真正的亲情,父子关系不过是情欲的产物,母子关系则如同水与杯,水一旦倒出,便与杯无关。这种言论在孝道至上的汉代极为触目惊心。曹操便借此为由,指责孔融大逆不孝,下令处死,并且株连全家。虽然后世也有谣言称孔融“弑母”,但实则是曹操灭其全族,使得他名誉蒙尘。

心直口快的代价

孔融一生耿直不讳,因敢言直语而受到一些名士推崇。然而,直言虽可贵,却需分时分地,若不知收敛,往往“祸从口出”。孔融终究没能吸取前人杨修因言获罪的教训,最终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回望孔融的一生,他以“让梨”启蒙,被视为谦让的楷模,却因不加节制的直言,成为历史上“口快惹祸”的典型。此中悲凉,令人叹息。

你怎么看待孔融这样的人生?是可惜,还是无奈?或许,这正是历史给予后人的警示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凉山彝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四川省... 项目概况 四川省盐源县桃子玛瑙矿普查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四川省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项目电子化交易系统(以...
沈石溪透露将有新书面市 (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沈石溪在阅读写作分享会上。 本报讯 11月15日,“动物小说...
一周文艺:秦汉全本《诗经》首次... ▷第四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揭晓。赵园的随笔集《灯火》、陈冲的散文集《猫鱼》、毕飞宇...
原创 盘...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轻松地了解许多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有些历...
失落的《渤海记》:唐代使者笔下... 1956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北京德胜门外的冰窖口胡同迤东地区发现了一方唐代墓志。这方长95厘米、宽...
让高雅艺术融入城市肌理 “民族... 11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指导,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海淀区三山五园文...
哪里买考研书籍最便宜的书 考研备考过程中,教材采购是考生面临的基础性问题。根据教育考试院统计,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平均每位考...
哪里可以找到考研参考书籍 研究生入学考试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选拔机制,其备考资料的获取渠道直接影响备考质量。考生可通过系统化路径...
原创 刘... 刘备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波折。从他参加黄巾起义开始,刘备因为自己的实力有限,长期处于诸侯混战的局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