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人才济济,涌现出许多出色的英雄人物。既有能精准掌握天文、地理、并通过神奇的东风预测吉凶的卧龙诸葛亮,也有在百万大军阵前勇猛无比、斩敌将首级的关羽。此外,还有张飞、许攸、郭嘉、吕布等众多传奇人物,个个非凡,堪称不世出的英雄。在这些顶尖人物中,每个人都各具独特的天赋和特长,整体来看,可以将他们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武将,例如关羽、曹仁、张飞、典韦和许褚等,他们勇猛异常,战场上几乎所向披靡,往往能以一敌十。第二类是谋士和战略家,代表人物如卧龙诸葛亮、司马懿、周瑜等,他们在运筹帷幄中展现出非凡的智慧。第三类是精于人心和时局的策士,他们擅长从复杂的局势中洞察先机,利用智谋出奇制胜。
然而,这三类人才无法简单地拿来横向对比。譬如,将诸葛亮与典韦这种猛将进行比较,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谋士与谋士之间的较量才更具可比性。回顾后人对三国时期各类人物的评判,虽然武将和军事统帅的排名并不难决定,但要问谁是最杰出的谋士,答案无疑是贾诩——他无愧为三国时代最具智慧的谋士。
贾诩,原籍甘肃武威,是一位深具才智的政治家和军事策士。最初,他是董卓的部下,但董卓的暴政使得他逐渐意识到形势的变化。董卓篡权、挟天子令天下愤慨,最终董卓被义士所杀。为了保全自己,贾诩投靠了董卓的部将李傕与郭汜,并在他们面临困境时提供了巧妙的计策。贾诩劝说李傕与郭汜围困长安,借着替董卓复仇的名义,最终成功将汉天子囚禁,为两人打下了权力的基础。
李傕和郭汜虽然通过贾诩的策划得以登上大司马、大将军的高位,但他们性格短视,最终因内讧而导致局面混乱。贾诩利用他们之间的裂痕,成功化解了许多危机。接着,他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深知曹操心中对他有戒心,因为曹操曾在南征时迫使张绣屈服。然而,曹操的敌对态度让张绣萌生了反抗之心,他成功突袭了曹操的军队,斩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和猛将典韦,迫使曹操不得不急忙撤退。尽管曹操受挫,但很快便恢复了实力。第二年,曹操再次发起进攻,张绣虽然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再次投降曹操。
在这场政治博弈中,贾诩再次展现了他的谋略。他劝说张绣投降曹操,并阐述了投降的多重好处:曹操与袁绍相比,虽有弱点,但比袁绍更加宽容;而曹操手握汉天子,投降于他即意味着臣服于汉朝的正统;曹操虽敌意深重,但他心怀大志,愿意以德报怨,拉拢天下英才。最终,张绣投降了曹操,不仅得到了曹操的宽容,甚至还成了曹操的亲家,并被任命为将军,而贾诩也顺利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
在曹操麾下,贾诩继续展现非凡的才智。在官渡之战中,当许攸投降曹操时,许多人怀疑这是否是袁绍的计谋,但贾诩与荀攸坚定支持曹操接纳许攸的建议,结果成功实施了偷袭,摧毁了袁绍的粮草基地乌巢,迫使袁绍的军队陷入混乱,未能有效反抗。曹操接着面临西凉的马超威胁,贾诩献计离间马超与韩遂,使得他们相互猜疑,内部分裂,最终曹操大军顺利击败了马超。然而,贾诩并不急于让曹操南征,而是建议他先挟天子、借以道义之名来施压孙权和刘备。然而,曹操并未采纳这个建议,急于南下,最终在赤壁之战中遭遇惨败,导致势力大幅削弱。
贾诩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在复杂的乱世中保持自身的生存能力。即便曹操多疑,贾诩也总能巧妙应对,游刃有余。即使在曹丕继位后,贾诩依然得到了重用和宠爱。这种卓越的政治智慧与策略,使得贾诩活到了77岁,寿终正寝,成为三国历史中一位令人铭记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