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是最具草根色彩的皇帝之一。朱元璋的家世非常普通,祖辈也没有显赫的身份或地位。朱家世代都是平民百姓,名字简朴且带有浓厚的“数字感”,这种名字在传统社会里并不常见,因此也让后代人感到有些费解。为此,朱元璋的祖先的名字中充满了数字,我们来一一梳理,大家可能会有些跟不上节奏。
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二十九岁时成功攻下集庆(今南京),这标志着他霸业的初步奠定,也让他开始思考起自己的家族历史。回忆起父亲曾提到过他们祖籍在南京附近的朱家巷,朱元璋决定派人去探查,结果发现这个朱家巷其实距离南京有四十里之远,只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小村庄。那里依然住着几户贫困的朱姓后人。当他们得知自己家族竟然与这位红巾军的大元帅有关系时,感到十分激动和高兴,纷纷前来南京,特地拜见朱元璋。朱元璋与这些远亲十分热情,亲切地与他们叙旧,大家一起回忆朱家先人的往事。
据家族中的老人回忆,朱家最早的祖籍可能是江苏沛县,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相近,因此,刘邦一直是朱元璋的偶像。经过多次辗转迁移,朱家最终落脚在南京附近。经过几代人的记忆拼凑,大家可以追溯到五代之前的家族历史,但那时候的祖先已经贫困至极,以至于连给子孙起个体面点的名字都做不到。朱家族人的名字几乎都由数字组成,而这些数字代表了家族的窘迫,甚至无力为后代起个更具象征意义的名字。
朱家最早的族人中有一位名叫朱仲八,他显然是家族的“开基祖”,名字简陋且带有数字“八”。他的子孙依然没有脱离贫困,继承了这一特点,名字也都以数字相续。朱仲八有三个儿子,分别取名六二、十一、百六。百六的儿子则分别取了四五、四九的名字,四九又有了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四个儿子。初一就是后来的朱五四,而他正是朱元璋的父亲。由此可见,朱元璋家族的命运自始至终都与贫困相伴。
朱五四生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有一个名叫五一的哥哥。两兄弟一生艰辛,朱家族人的生育能力令人惊讶。五四一生虽勤奋劳作,但始终没能摆脱贫困的命运。为了维持生计,他的家族不得不频繁迁移,寻找新的土地谋生。从安徽五河到灵璧,再到虹县,朱五四不断迁徙,直到五十岁时才定居钟离东乡,这一停就是十年。朱元璋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了相当一段时间。直到他十一岁时,家族才再次迁移,搬到西乡,最终定居于太平乡孤庄村。
朱五四的生活非常朴素且辛苦。《明太祖实录》记载他是一个“勤俭忠实”的农民,一生辛勤劳作,从未享受过富足的生活。他每天清晨起早贪黑,务农辛劳,生活贫困,却依旧带着家人努力维持生计。尽管如此,他的辛劳也有回报,他的六个孩子都逐渐长大并成家立业,而他自己依然过着艰难的日子。
朱元璋的哥哥们也各自成家,而朱元璋则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朱元璋长大后,继承了家族的生育传统,并在成为皇帝后,将这一家族的生育潜力发挥到了极致。他自己便生育了二十六个儿子和十六个女儿,并鼓励后代继续繁衍,享受皇权带来的优越待遇,免去劳作,只需按头领俸禄。明弘治五年(1492年),有一则震惊世人的消息传出:山西巡抚杨澄筹上报,庆城王朱钟镒的后代已经达到94人,孙子孙女总数更是高达163人。这只是朱元璋家族生育爆炸的一个缩影。
根据王世贞的估算,明宗室每十几年人口就增加百分之五十,徐光启也推测明宗室的数量大约每三十年就翻一番。朱元璋在建国初期就开始分封子孙,仅封亲王、将军就有四十九位,宗室人数为五十八人。到了永乐年间,宗室人数增至127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已达19611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更是增至超过八万人。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后代数目已达到近一百万。假如明朝得以延续五百年,朱姓后代很可能将几乎占据整个地球的面积。
朱家惊人的生育能力让人感到震撼,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你对这个话题有何看法?欢迎交流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