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宋的都城,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东京汴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北宋时期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它吸引了众多的居民,记录显示此地居住的人口大约达到了20万之众,街市弥漫着生机与繁华。根据史书记载,“东华门外,市井最盛,……饮食丰富多样,从新鲜水果到各类海鲜,再到美味的兔肉和腊肉,金银首饰和各类时尚衣物应有尽有,几乎集中了天下的奇珍异货。”市井中,一位客人若是想品尝几种下酒菜,只需开口,便可随意索取。而每到农忙时节,各类新鲜的果蔬满是摊位,其中茄子和葫芦一类的新鲜上市品,能卖到三、五十千的高价,各家店铺为了争夺客户,明争暗斗以求得利。不过,若小编提到北宋的四大都城,或许会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实际上,北宋时期一共有四座官方都城,分别为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以及北京大名府。关于北宋的开封府作为都城的历史,固然为人所熟知,但西京就位于现在的洛阳,而应天府则是今河南商丘地区的扩大而成。宋真宗时,在公元景德三年,对原来的河南府进行了升格,建立了应天府。后来,公元中祥符七年,又将其升为南京,形成今天所说的南京应天府(需注意与江苏南京区分)。此外,庆历二年时,宋仁宗采纳了著名大臣吕夷简的建议,将大名府设立为陪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到的北京大名府。
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北宋的四大都城之一——北京大名府。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大名府”和今天的北京毫无关系,它实际位于现今河北省邯郸市的大名县,在如今的两个村庄——大街与鱼营之间。《五代志》一书中有记载,东晋时期的前燕在大名县设立了郡县,以后在公元578年,北周也在此设立了魏州。进入唐代后,经过不断发展,魏州城的规模逐渐扩大,已经成为一座不容小觑的城市。
在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402年),当时的契丹军队在今北京东部的蓟县、通县与唐山一带聚集了大量兵力,准备对北宋展开南侵行动。“如果让契丹成功渡河,那么无论是高大的城墙还是深深的池塘都无法依赖。”有史记载,契丹一向畏惧强敌,以致急于在洛阳设置威慑城。而后,宋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策略,将都城设在北京大名府,给予新都城名为“北京”。这使得这里成为北宋时期一处重要的军事重镇,牢牢把控着北方的交通要道,被形容为“控扼河朔,北门锁钥”。
建立后的北京大名府不仅有外城,还有专门的宫城。《水浒传》中对此地给予了生动的描绘,“城高地险,堑阔濠深”、“鼓楼雄壮”,“繁华似锦”,“数以千计的舞榭歌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然而昔日繁华的都城,如今却沦落成小村庄的模样。明朝初期,随着一场大洪水的侵袭,大名府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如今,在大名县的大街与鱼营两个小村庄的地下,隐藏着无数如瓷砖般的残砖碎瓦。同时,在前东门口、营庄、蒋庄、铁窗口、沙堤等区域,仍然能依稀见到古城墙的遗迹,仿佛在诉说着这座曾经繁华都城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