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汉献帝能够成功地除掉曹操,那么刘备和孙权是否会选择忠诚于他,这个问题并不是能够简单回答的。事实上,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假设。
首先,汉献帝将以何种方式去除曹操这一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结果。如果汉献帝是凭借自身的力量,经过斗争和智慧,最终实现了对曹操的击败,成功地夺回了权力,那么他就会真正地集中皇权,并赢得民众和臣子的尊重与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和孙权这两个当时的强者看到汉献帝的实力逐渐增强,可能会出于政治现实的考量选择效忠于朝廷。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效忠可能是出于对汉献帝的服从和信任,而不是表面的形式,尽管内心是否真心也难以考量。
相反,如果汉献帝是依靠外部的力量,像依赖某个强大的军事集团或是外敌的入侵来杀掉曹操,那么局势必定大变。此时,曹操虽然被赶出局,但朝廷内的权力依然掌握在新的权臣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汉献帝其实仍然是无权的傀儡。这样的局面与历史上发生过的董卓被杀后,李傕和郭汜又迅速崛起的情况相似。如果历史重演,刘备和孙权自然不会真心效忠于这样的朝廷,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效忠的是一个毫无实权的皇帝,而不仅仅是名义上的统治者。
此外,除掉曹操后的局面将对整个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前所述,假设汉献帝在去除曹操之后,仍然被权臣控制,那么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的效忠,其实难以对汉献帝造成真正的帮助。因为这些地方诸侯心里清楚,他们效忠的不过是个傀儡而已。因此,即使他们表面上对朝廷表示忠诚,实际从战略上考虑,还是有可能不愿意全面支持一个无能的统治者。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即便在曹操的统治时期,刘备、孙权仍然会选择名义上效忠于汉朝。这是因为东汉末年,许多地方诸侯的生存之道就是这样。他们若不效忠于朝廷,反而可能遭致围剿,变得人心惶惶。而曹操在世之时,刘备和孙权始终维护表面的忠诚,让他们在政治上获得相对稳定的生存空间。然而,在曹操去世之后,这两个枭雄便迅速做出极大的转变,先后称帝,开创了自己的历史篇章。所以,历史的走向往往与历史人物的选择密切相关,复杂的权力斗争总是充满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