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录片《山河为证》在中国影协召开了专家研讨会。这部电影全景展现了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艰难历程,将于8月15日在全国正式上映。
研讨会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包括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邓光辉(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钟明岚(中宣部电影局艺术处处长),尹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研究员),李涛(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大校研究员),张同道(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导演),顾亚奇(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于超(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谭政(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电影艺术》主编)等,大家就影片的历史价值、艺术表达、精神内核和社会意义进行了深入讨论。
各领域的专家纷纷为《山河为证》点赞,认为这是一部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作品。李忠杰强调,影片有五大亮点:真实可靠的历史影像,独特的全景视角,精准的历史呈现,多样的艺术表达手法,以及震撼的视觉效果。
邓光辉则表示,《山河为证》承载了中国电影的爱国主义传统,并巧妙地实现了艺术与历史的完美结合,揭示了正义必胜、人民必胜的历史逻辑,对年轻观众具有重要教育意义。钟明岚也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主题鲜明、史料翔实,必将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热潮。
尹鸿认为,《山河为证》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智慧,影片用大量史实呈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核心作用,并且艺术手法上,影片把历史与CG技术相结合,激发了历史的鲜活感。饶曙光则觉得影片叙事宏大、史料丰富,尤其是将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脉络有机结合,突出了中国的贡献。
李涛从军事角度指出,影片将中国在抗战中的角色与全球战局的关系呈现得十分清晰。张同道则认为,这部作品不仅讲述了中国抗战史,还传递了合作共赢的国际价值观。
顾亚奇也分析到,影片的结构设计巧妙,采用编年体结构,将历史进程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同时,他也赞扬影片情感表达理性,避免了过度煽情。于超则表示,影片凭借宏大的国际视野,深化了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内在联系,弥补了公众对于复杂史实的认知缺失。
谭政认为,《山河为证》是对民族苦难与英勇历史的深刻呈现,影片在全球化视野与新颖叙事形式上展现了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水平。这部影片不仅为国内观众带来震撼,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历史的深刻意义。
总体而言,专家们一致认为,《山河为证》不仅是对中国抗战历史的纪实,更是一部具有深远社会意义和历史启迪价值的文化作品。这部影片将在全国上映,必定引起广泛关注,成为经典纪录电影之一。
《山河为证》由多家公司联合出品,并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制作,并得到了各级宣传部门的支持和联合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