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文史资料》中,收录了一位清朝侍卫的回忆录,作者名为苏勋丞。在他的回忆中,描述了自己年轻时因为家庭贫困而走投无路,最终选择了投身军旅的艰辛经历。他曾先后为权臣袁世凯以及张勋效力,期间有着长期在紫禁城担任侍卫的工作,曾经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都有过面对面的交往。
苏勋丞和同伴们在宿卫营里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在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出宫时随行护驾。这些皇家出行的场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却并不是一起同行的。通常情况下,光绪帝会提前一步出发,坐在华丽的銮舆中,由几名勇敢的轿夫抬着,而随行的士兵则在他周围严阵以待以确保安全。由于轿子的重量,轿夫们需每走一里地就轮换一次,这样一来,体力消耗得以稍微缓解,虽然换班的士兵需骑马随行相伴,保持警觉。
相比之下,宿卫营的士兵们则是备受煎熬。他们没有轻松的待遇,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紧紧跟随,尽量保持着与皇帝的距离。光绪帝对此毫无怜悯之心,常常显得焦虑不安,一边拍打轿子,一边用满语催促士兵们加快步伐,高声喊道:“加步!加步!伊里加步!”其声音穿透空气,带着急促的口气,似乎是再催他们迅速前进。
在某次出行中,发生了一幕悲惨的景象。1902年夏天,慈禧和光绪帝准备前往东陵拜谒,光绪帝依旧如往常般狂催士兵加速前行。气温炙热,强烈的阳光曝晒下,随行的侍卫们在奔跑中汗流浃背,步履沉重,多个士兵因体力不支、酷暑难耐而晕倒,甚至出现中暑的现象。随着队伍的混乱,一时间场面失控,士兵们的旗帜在风中飞舞,枪械跌落在地,局面陷入了一片慌乱。
令人心寒的是,面对这样的情景,光绪帝毫不关心,没有丝毫的同情心,反而开心地拍手大笑。苏勋丞对此深有感触,他回忆起在紫禁城三年间,唯有那一次光绪帝露出的笑容,让他感到无比心酸,唯有那些冒着酷暑、在烈日下硬撑的侍卫们才能懂得其中的苦楚与无奈。通过这段回忆,苏勋丞不仅呈现了历史的一角,也深刻揭示了在权力之下,仆人们所承受的困苦与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