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唐朝之前,越南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被称为交趾。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越南究竟是何时、以何种方式脱离中国统治,独立建国的。今天,我就来详细讲述一下这一历史进程。
越南最早被纳入秦朝的统治,彼时称为象郡。在汉朝时期,政府设立了交趾郡,以进一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进入唐朝后,交趾则被改称为交州,并由静海节度使管理。这一系列的管辖变迁,标志着越南与中国的关系在历史上已经有了几百年的渊源。
越南的真正分离,发生在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国时期。此时的唐朝早已名存实亡,中原地区便出现了短暂而混乱的梁、唐、晋、汉和周五个朝代,这些王朝相继更替,彼此之间经常争斗不休。而在南方的因素中,形成了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及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彼此并存,各自为政。
此时的越南则在南汉的统治之下。尽管南汉掌控着这一地区,但由于唐朝的衰败,中原王朝对于边疆和本土的实际控制能力极为有限,导致南汉的统治也变得岌岌可危。公元906年,静海节度使独孤损因政治原因被贬,流放到遥远的海南岛。在这种情况下,中原政局的混乱和唐的衰弱为越南的独立创造了契机。
在越南交州宁江县,有一个名叫曲承裕的豪族,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自立为静海节度使。因唐朝已无力对交州进行有效管理,中原当局无奈下只能对曲承裕的地位表示承认,这标志着越南向独立目标的迈进。公元930年,南汉的刘龑军队攻陷了曲承裕所建立的割据政权。然而,次年,曲承裕的旧部杨庭艺成功击败了南汉势力,迫使南汉放弃对交州的控制。但杨庭艺心有忐忑,担心南汉会再次出兵,最终还是向南汉称臣并纳贡,以求自保。
公元937年,杨庭艺遭其部将矫公羡谋杀,矫公羡随即叛变,在南汉的威逼下再次臣服。次年,杨庭艺的旧部首领吴权则发起反抗,将矫公羡杀死,并拒绝向南汉称臣。面对吴权的反抗,南汉派出大军进攻,但最终遭到吴权的顽强抵抗。至公元939年,吴权自封为王,建立了“吴朝”,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使得交州正式独立于中国的统治。
经过这一系列的波折,交州由吴权所建立的封建王朝“吴朝”最终独立,使得中原王朝无法再对越南这片故土进行有效的控制。尽管后来在明代永乐年间,交趾曾短暂地被重新纳入明王朝的版图,但不久后又重新获得独立。从此以后,越南始终以一个朝贡国的身份独立于中国南方,并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