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天下逐渐陷入三分局面。在这一时期,曹魏无疑是最强大的势力。为了统一天下,诸葛亮提出了联合东吴共同抗击魏国的战略。然而,这一切的努力都随着关羽在麦城的失败和被东吴将领马忠所杀而彻底破灭。
荆州的失守对蜀汉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失去荆州后,蜀汉不仅军心动摇,士气低落,也影响了后来的北伐战事。如果要说因为荆州的失守而陷入困境的人中,必须提到一位人物——刘备的干儿子刘封。
刘封的生平
刘封,原是罗侯寇氏之子,在刘备投奔刘表期间,他成为了刘备的义子。当时,刘禅尚未出生,刘备对刘封如亲生儿子般宠爱,视其为自己的一部分。刘封随刘备东征西讨,曾在攻占益州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副军中郎将。
建安23年,刘备北伐汉中,刘封作为先锋随军出征。在作战过程中,刘封屡次表现出色,击杀了多名曹军主将,屡立战功。建安24年,刘备成功占领汉中,接着派孟达攻打上庸郡,刘封协助作战。很快,他便攻克了上庸城,之后被封为副军将军。可以说,在刘备麾下,刘封一路高升,既是凭借自身的勇武,也因为刘备的宠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封也逐渐变得狂妄自大。在建安24年,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曾多次请求刘封出兵协助襄樊之战,但刘封以刚占领上庸城,局势未稳为由,拒绝了关羽的请求。此时,他未曾想到,这一拒绝将为自己带来致命的后果。
杀身之祸
建安24年12月,关羽被吴将马忠所杀,消息传到成都后,刘备大怒。在诸葛亮等人的劝解下,刘备暂时放弃了对东吴的反击。然而,事情并未结束。建安25年,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与徐晃进攻上庸城,面对敌人刘封因兵力不足最终败北。此时,曾是刘封好友的孟达写信劝刘封归顺曹魏,但刘封自信满满,认为自己作为刘备的义子,不会遭遇杀身之祸。
刘封带着这种侥幸心理返回成都,尽管路上曾有兵卒和谋士建议他逃跑,但他依然坚定表示:“我乃陛下义子,何故逃亡?”这些劝告最终未能让他改变主意。回到成都后,刘封很快被囚禁入狱,最终死于非命。此时,他心中不禁感慨:“恨不用孟子度之言!”然而,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刘封之死的真意
刘封的死,表面上看似因为他未能援助关羽,但实质上并非如此。关羽请求刘封出兵,实际上只是为了协助襄樊战事,而并非直接要求他去解救陷入危局的荆州。关羽的死亡真正的原因应该归结为糜芳和士人的叛变,正是他们的背叛,导致东吴轻易夺取了南郡,继而直接威胁到了荆州的安全,使得关羽陷入被动。
此外,关羽的个性也为自己的死埋下了祸根。作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能力出众,却性格傲慢,对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屑一顾。尤其是在镇守荆州期间,关羽对东吴的态度十分敌视,多次轻视东吴将领,最终导致了吕蒙的偷袭,使得荆州易手,关羽身陷绝境。
因此,刘封的死并非完全因关羽之事,而更与诸葛亮的政治考量和刘备对刘封未来可能带来的威胁有关。诸葛亮看到了刘封的刚猛性格,认为一旦刘备去世,刘封势必成为刘禅的巨大障碍。刘禅性格软弱,缺乏管理能力,若刘封依旧在世,蜀汉朝廷的内部斗争将难以避免,这将影响蜀汉政权的稳定,甚至可能导致政权动荡。
因此,诸葛亮建议刘备果断处决刘封,这一举措看似残酷,但实则是为了保证蜀汉政权的稳固。刘备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议,最终以刘封未援关羽而遭处决为罪名,将其送上了断头台。
刘封的死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自己的选择,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也揭示了刘备和诸葛亮在权力斗争中的深思熟虑。在他们看来,刘封虽是义子,但若放任不管,反而可能导致蜀汉政权的内乱,甚至对整个国家的未来产生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