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曹丕即位,随即任命贾诩为太尉。这一任命在孙权听来,似乎有些可笑,孙权甚至忍不住笑出声来。《三国志·贾诩传》引用《荀勖别传》中的记载,提到孙权对此事的反应。那么,贾诩做太尉真的如孙权所笑话的那样不可思议吗?以贾诩的才能和功绩,他无论担任何种官职,似乎都不会显得过分。孙权笑了,是因为他认为贾诩的能力不够吗?显然不是。
贾诩的才能
若论贾诩的才智与谋略,他绝不逊色于郭嘉、荀彧等名将谋士。贾诩的计策,常能巧妙地化解困局,甚至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1. 让李傕、郭汜翻盘
贾诩,凉州人,曾为董卓的女婿牛辅部下。董卓与牛辅相继死后,李傕、郭汜等人想通过向朝廷求赦,恢复自身地位,然而王允拒绝了他们的请求。李傕和郭汜决定逃亡,但贾诩及时出面劝阻,提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建议:“不如打出为董卓报仇的旗号,联合凉州诸军,反攻长安!若成功,我们就能借机尊奉天子,掌控朝政;若失败,至少还能逃走。”在贾诩的鼓动下,李傕、郭汜信心大增,散布王允欲灭凉州余部的谣言,并联合凉州各路军将向长安反扑。结果,他们成功攻占了长安,杀死了王允,甚至擒获了天子,控制了朝廷。
2. 与曹操的斗智斗勇
后来,贾诩追随张绣,并在与曹操的斗法中表现出色。曹操第一次征张绣时,张绣投降,但由于曹操对张绣的轻视,张绣与曹操的关系紧张。贾诩便提出了一个计策:“我们可以借辎重之名,悄悄将士兵披甲,经过曹营后发动袭击!”结果,张绣一举击败曹操的军队,曹昂、典韦等人死于战场,曹操险些丧命。此后,贾诩与曹操再度对阵,贾诩又提出巧妙的策略,最终帮助张绣取得了大胜。
3. 离间关中诸将
在曹操征马超时,尽管曹操占据优势,但关中诸将依然强劲。贾诩为曹操献上了离间之策,通过书信成功挑拨马超和韩遂,导致关中联军分裂,最终使曹操得以迅速取得关中。
贾诩的功绩
除了在谋略上的出色表现,贾诩对曹操集团的功绩也不容忽视。
1. 劝说张绣投降
曹操三征张绣无果时,贾诩出面劝说张绣归顺曹操。张绣投降曹操,不仅为曹操解除后顾之忧,也使曹操避免了刘表与张绣联盟的威胁。张绣归顺曹操,极大减轻了曹操的战略压力,为曹操集中力量与袁绍决战创造了条件。曹操对贾诩的这番功绩感激不尽。
2. 帮助曹操平定关中
在平定关中问题上,贾诩的离间计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让关中诸将内部分裂,最终使曹操得以快速平定关中,巩固了自己在天下的地位。这一胜利对曹操而言,意义非凡,它让曹操的霸业更加稳固。
贾诩的道德争议
尽管贾诩在谋略与功绩上都堪称一流,但他的道德评价却一直较低。贾诩在历史上有过一些不光彩的举动,尤其是在帮助李傕、郭汜反攻时,他的行为引发了极大的道德质疑。当李傕、郭汜攻占长安后,实施了大规模的暴虐行动,甚至导致“关中三年无人烟”的惨剧。虽然贾诩并未直接参与这些暴行,他也曾劝阻李傕屠杀大臣,但他帮助李傕、郭汜夺权的行为仍然被视为不道德的。
作为三公之一的太尉,理应是天下的道德楷模,代表了最高的道德标准。然而,贾诩因其道德评价低下,似乎不适合担任如此崇高的职位。三公的职位虽没有实权,但在当时却代表了极高的象征意义,甚至与天子紧密相连。任何天灾人祸,往往都会被归咎于三公的责任,因此,三公的道德形象至关重要。
曹丕的决定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主要是出于对贾诩的报答。当时,曹操在选择继承人时,曾因摇摆不定而犹豫不决。贾诩作为外人,对这场权力斗争持中立态度,然而他的一句话却深刻影响了曹操的决策。当曹操询问贾诩的意见时,贾诩只是提到“袁绍、刘表”,让曹操深受启发,最终决定立曹丕为继承人。因此,曹丕将太尉这个职位赠与贾诩,作为报答。
尽管孙权对贾诩的任命嗤之以鼻,认为此举令人发笑,但曹丕对贾诩的恩情与重视,使他做出了这个决定。后来的历史,也逐渐将贾诩的任命作为一个经典的“反面教材”,成为魏晋政权中的一个笑话。
综上所述,贾诩凭借自己的谋略和功绩,理应获得高位,但由于其道德上的低评价,三公之职显然并不适合他。曹丕的任命虽然出于个人恩情,却也带来了一定的历史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