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如果家庭条件尚且宽裕,父母通常会将孩子送去读书,期望他们能够考取功名,走上仕途,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考功名才是人生的正道。只有在家境贫困、实在没有办法养活孩子的情况下,才会将健康的孩子送入宫中做太监。可以说,历史上大多数太监的身世都非常贫寒。比如,明代著名的太监魏忠贤,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因为家境贫困,自小流连街头,经常沉迷赌博,屡次输钱。最终,感到前途渺茫的他决定投身宫中,以期能有所改变。但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太监,入宫的原因与常人不同,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国太监,还因爱而自愿入宫,甘心为奴。
这位太监的名字叫王不花,原籍高丽,也被称作朴不花。王不花从小便与家乡的奇氏有着深厚的感情,两人是邻里之间的玩伴,算得上是发小。奇氏后来成为了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的皇后,而王不花则一生追随着她,甘愿为她做出一切牺牲。
王不花来到元朝时,仅有七岁。他的心上人奇氏,生得美丽动人,而两人也从小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奇氏的父亲将她献给高丽王,而王不花不愿与心爱之人分离,便追随她来到了元朝。奇氏进入元宫后,虽只是宫中一名普通的宫女,但她凭借智慧和美貌,最终引起了元顺帝的注意,被晋升为皇妃。而王不花,也因着这层关系,得以成为宫中的杂役,并逐步接近权力核心。
两人虽然身在异乡,但王不花一直视奇氏为最亲密的朋友与信任的人。奇氏凭借巧妙的手段,一步步攀升,成功挤掉了两任蒙古籍的皇后,甚至设计除掉了反对她的大臣,生下了两位皇子,分别是爱猷识理达腊和脱古思帖木儿。大儿子被立为太子,奇氏也因此成为了元朝的皇后,而王不花则掌握了朝廷的重要权力。
《元史》记载中提到:“不花以阉人入事皇后者有年,皇后爱幸之,情意甚胶固,累迁官至荣禄大夫、资正院使。”在元顺帝晚年,沉迷享乐的他将朝政交给了太子和王不花。王不花不但负责管理皇后的财务,还代替元顺帝掌管了大部分的政务。因此,他在宫中拥有了极高的权力地位。
然而,王不花与奇氏的最终结局并不美满。两人共同的愿望是让元顺帝禅位给太子,这样他们就能共同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这一想法引起了元朝宗室的极大不满,最终导致王不花被处死,而奇氏也因失去权力而沦为平民。1368年,明军攻占了元朝的京城,元顺帝和奇氏匆忙逃亡。次年,奇氏因病去世,未能见证她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