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老夫少妻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著名文人钱谦益在年老时竟然娶了年轻貌美的柳如是为妾。然而,实在少见的是,父母将自己青春正盛的女儿许配给一位油腻的中年男子。在宋代时期,尽管盛行“榜下捉婿”的潮流,然而那些显赫的家族一般都偏爱选择年轻、前途远大的年轻人作为女婿,而并非像如今中年人一样去挑选已显老态的男性少爷。
对于当今社会的中年人来说,放在古代或许就已经被视作老年人。但在秦汉时代,吕太公当初却把自己的待嫁女儿吕雉嫁给了比她年长许多的刘邦。这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呢?
很多人可能很难理解这一安排的奇特之处,直接说来,吕太公曾在一次宴会上遇到刘邦,便毫不犹豫地将女儿嫁给了这个远近闻名的老男人。最令人意外的是,这位老者最终竟然走上皇帝之位,而吕雉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位皇后。若吕太公在此事上的确有深远的考量,那确实令人称奇。刘邦的举止虽然看似邋遢不堪,但可以预见他不是一个愿意平凡度日的人。《史记》中记载吕太公凭着相面之术认定刘邦“不凡”,然而对于饱读诗书的吕公来说,这样的迷信手段并不足以让他做出如此重要的决定。他之所以将女儿托付给刘邦,原因应更为复杂。
我认为,吕公考虑了两个主要因素。首先,刘邦年轻时曾在信陵君门下担任过门客,见证了六国的兴衰,因而有着非常卓越的见识。吕公或许听说过刘邦的名声,觉得他能在张耳身边待下去,必定有过人之处,相比于宴席上一群乡下人中的井底之蛙,刘邦显得更为出色,自然更适合作为女婿。其次,吕公自己身为外来者,在古代,国家与家族的天平往往倾向于乡土,地域歧视十分严重。因此,作为外来的郡望,他希望通过与当地有名的家族结为姻亲,以加强自己的立足之地。尽管刘邦往日流浪不羁,但人家却是沛县一带游侠的领袖之一,吕公将女儿嫁给他,这无疑解决了他迫在眉睫的需求。
综合上述原因,吕公最终选择了刘邦作为女婿。在古代名人的兴起故事中,通常带有“春秋笔法”,很多事情刘邦自己未必想要让史官留下记录,实际上他只需随意描绘一通,吕雉与刘邦婚事的细节又何人能知?或许,在两人之间早已萌生情愫,吕太公只是在无奈中顺水推舟。然而,《史记》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司马迁不敢对高祖私事评说过多,真相如何,终究无从得知。甚至在吕雉与刘邦成婚前,两人之间已有非婚生子刘肥,这可见刘邦在赢得女性芳心方面经验丰富。
然而吕公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刘邦在动荡的秦末仅用了七年时间即一统天下,吕雉成为了皇后。在那一时期,吕家迅速显赫,作为汉初首个显光的外戚,吕姓正值鼎盛。若非后来汉惠帝与吕雉接连去世,诸吕一族未必会落得如此惨淡的结局。你认为吕公当初为何愿意将女儿嫁给刘邦呢?或许在这一段历史的背后,蕴含着更多的智慧与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