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最喜欢混血,为了改变后代基因,不惜号召女性借种杂婚,如此狠辣手段,日本人到底要干什么?这些女性最后又过得如何?
你敢信?一百多年前的日本,报纸上天天喊“生个混血娃,国家就变强”。政府不催别的,就催日本女人多跟洋人结婚,说这样生出来的孩子能长高、变壮,连皮肤都会变白。
这事儿得从更早就说。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里写过一件怪事:那时候总有日本女人坐船来中国东南沿海,专找宋朝男人“借种”。
她们不图钱不图利,就想怀个孩子带回去,家里人还觉得特别光荣,说这是“改良家族基因”。
到了1868年明治维新,这想法彻底“升级”成国家行动。那时候日本刚打开国门,一看欧美洋人又高又壮,再瞅瞅自己,平均身高才1米5出头,在国际上总被笑话“矮子国”。
学者们急了,福泽谕吉直接喊:“我们要脱亚入欧,不仅学习技术制度,连人种都得改!”
怎么改?最简单的招——让日本女人跟欧美人结婚。1884年,有个叫高桥义雄的学者写了本《日本人种改良论》,说 “只要混上洋人的血,下一代肯定能长高10厘米”。
报纸天天登混血宝宝的照片,标题写着“国之栋梁”,连东京的大学都提议:建个“配对中心”,按洋人身高、学历给日本女人分配丈夫。
那时候的横滨、神户,洋人多,成了试验田。当地女人要是能嫁个洋人,街坊邻居都得高看一眼,媒体还会写专访,叫“为国贡献的英雄母亲”。可实际上,她们就是被当成了一个基因容器。
最惨的是二战后的混血儿。1945年美军进驻日本,不少日本女人跟美国大兵生了孩子,仅登记在册的就有3000多个。
按当年“改良论”的说法,这些孩子该是成果了吧?可现实是,他们在户口本上被盖个特殊章,上学时同学骂他们“野种”,找工作时老板摆摆手:“我们不要‘外人’。”
日本折腾了几十年,结果让人大跌眼镜。2020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数据:男性平均身高172.5厘米,比1995年还矮了0.8厘米,反倒被中国甩在了后面。
专家后来才点透:日本这些年日子过得太拧巴,年轻人天天加班到半夜,吃的全是快餐,钙补不够;孩子压力大,小学就报七八个补习班,睡眠都不够,咋长个子?
更讽刺的是,那些被寄予厚望的混血儿,很多成了两边不靠的人。2018年有个调查,日本混血青少年里,60%说“觉得自己不是日本人,也不是外国人”。
有个日法混血模特吐槽:“拍广告时,他们总让我把头发染黄、眼睛画得更蓝,好像不这样就不够‘混血’。”
如今走在日本街头,依然能看到不少年轻人把头发染成金色,戴着美瞳,追求一张“洋气”的脸;中小学的午餐里,牛排的分量又悄悄加回来了。
说到底,这场“人种改良”就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日本人总觉得,跟洋人混了血,就能被瞧得起,可欧美该把他们当“亚洲人”,还是当“亚洲人”。
其实真正的强大,从不在于眼珠的深浅或腿骨的长短,而在于能否挺直精神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