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翻遍史册,只为向大家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历史视角。
中午好,各位朋友!此前,子渊曾和大家聊过一些关于古代神童的趣闻轶事,引起了不少共鸣。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南朝时期一位命运坎坷却又极具传奇色彩的少年——刘子鸾。他年仅五岁便被封王,八岁时身兼宰辅之职,却在十岁那年被赐死。临终前他留下的一句话,更是千百年来广为传颂。
刘子鸾是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皇子,其父正是宋孝武帝刘骏,兄长则是后来的前废帝刘子业。刘骏在位期间,曾将自己表妹纳为宠妃,并为避世人非议而将其改姓为殷,史书上称之为“殷淑仪”。殷淑仪极受宠爱,于孝建三年(公元456年)诞下皇八子刘子鸾。因得宠妃所生,刘子鸾自幼便备受宠爱,可谓锦衣玉食,尊荣无比。即便母亲早逝,刘骏对这个儿子的偏爱依然未减。刘子鸾年仅五岁时被封为襄阳王,后来又改封为新安王,可见其在皇室中的地位之高。
母亲去世后,刘骏将对殷淑仪的情感寄托在年幼的刘子鸾身上,刘子鸾也因此年纪轻轻便被授予极高的官职。六岁那年,他便被任命为司徒、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加封中书令,这些职位本是文武大臣才能担任的高位,而刘子鸾却因父亲的宠爱而一跃至此。八岁时,他又兼任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以及邻南琅琊太守,俨然成为当时朝廷的中枢人物。史载刘骏一度想要立他为太子,只是因为朝中群臣强烈反对“立幼废长”,才作罢。父亲对他的厚爱最终也成为他命运的悲剧伏笔。
在权力的角逐中,皇位的继承往往比亲情更为冷酷无情。兄弟反目成仇、骨肉相残的戏码在皇族中屡见不鲜。刘骏死后,由太子刘子业继位,他几乎没有犹豫,立刻下诏赐死年仅十岁的刘子鸾。按理说,年幼的刘子鸾对皇权不构成任何实际威胁,但刘子业性情乖戾、嫉妒心极重,早对这个宠冠一时的弟弟心怀忌惮。
刘子业的性格畸变也与其童年经历有关。公元449年正月,刘子业诞生。两年后,刘骏起兵讨伐刘劭之乱,年幼的刘子业被送往建邺作为人质。在门下省期间,他饱受欺辱,曾几次险些丧命。虽最终幸免,但心灵早已受创。登基之后,虽贵为太子,却经常受到父亲刘骏严厉斥责。据记载,有一次刘子业向父亲呈上书信,字迹潦草,被刘骏怒斥:“书不长进,此是一条耳……何以顽固乃尔邪!”这些训斥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加剧了其性情的偏执暴戾。
刘子业对刘子鸾的仇视,很大程度源于这种复杂的心理。他眼见弟弟从小就被父亲疼爱,获得几近太子待遇,自然心生怨恨。登基之后,他大开杀戒,除了赐死刘子鸾,连其他兄弟姐妹也被屠戮殆尽。据史料记载,面对被送来的毒酒,刘子鸾并未惊慌失措,而是神情淡定地说出:“愿身不复生王家。”这句话从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既充满悲怆,也透露出对皇族命运的彻悟,令人闻之动容,也成为后世传颂不衰的千古哀言。
刘子鸾的悲剧,是一段家国之痛的缩影。他的短暂一生虽如流星划过天际,却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参考文献:
《宋书·列传·卷四十》
《南史·卷二·宋本纪中第二》
下一篇:朱元璋有多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