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麾下的五位名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都是三国时代中赫赫有名的顶级战将。虽然凭借这五位名将的力量,刘备足以与曹操、孙权两大家族抗衡,但在他心中,战将的数量当然是越多越好。历史的潮流似乎永远不缺乏传奇英雄,刘备虽然早年曾遇到过许多英雄豪杰,可惜因当时的势力有限,他没能将这些人才收入麾下,最终只能与他们擦肩而过。
从年轻时代起,刘备的名声就已经响亮。他那时不过十几岁,却已经吸引了许多人纷纷前来投靠,有的甚至带着财富为他效力。利用这些资源,刘备招募了一大批人马,参与了平定黄巾之乱的战斗。凭借平乱的功劳,他被朝廷任命为县令,然而,尽管他有功名,依旧在那些权臣眼中只是一个可以随意操控的棋子,随时可能被罢免。
当地的督邮仗着太守的庇护,狂妄自大,刘备本想通过正式的途径与他沟通,但督邮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甚至连见面都拒绝。张飞怒不可遏,直接鞭打了督邮,三兄弟因此辞官而去。幸运的是,刘备拥有广泛的交情,三人没有因失去职务而陷入困境。在与公孙瓒的良好关系的帮助下,刘备成功获得了平原令的职位,开始有了自己的军队和领地。
在平原县,刘备的治理颇为得当,逐渐声名远扬,邻近的几个县都听闻了他的名号。连距离更远的孔融,也开始注意到这位年轻的英雄。当孔融在黄巾余党围困中陷入困境时,他便寄希望于刘备。在夜幕下,孔融的一员猛将突破重围,急匆匆前往平原县求援。刘备听闻此事,既惊讶又欣喜,没想到孔融竟然如此看重他。刘备决心挺身而出,迅速率军赶往孔融所在之地。听说有援军来救,围困孔融的叛军纷纷溃散。进入城中后,孔融激动地抱着刘备,热泪盈眶。
然而,真正值得注意的并非孔融和刘备,而是孔融派出的求援使者,这位将领便是日后被誉为“东吴第一猛将”的太史慈。虽然东吴的将领众多,但太史慈的战力绝非虚名,他的战斗力与关羽相当。当时,刘备并未意识到太史慈的潜力,他也未在此时打算收揽这位猛将。年轻的太史慈当时尚未积累足够的战绩,刘备虽然与孔融有着深厚的情谊,但并未看到太史慈的真正价值,最终他们错过了这位名将。
刘备作为刘氏宗亲,虽然拥有一定的名望,但在东汉末年,刘氏宗亲遍布各地,刘备的身份并没有多大优势,真正决定他能否有所作为的是他的个人能力。凭借自己的实力,刘备获得了徐州陶谦的认可,最终成为了徐州牧。得到了徐州,虽然为刘备提供了一个立身之地,但此地也成为了各方势力觊觎的目标,尤其是袁术和曹操,他们都想要占领这个富饶的地方。
为了保卫徐州,刘备急需一位强力的帮手,吕布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时,吕布刚刚被曹操击败,带着一腔怒火投向刘备。刘备看中了吕布的战力,决定收其为麾下。然而,吕布背信弃义,甚至敢于反叛自己的恩人,刘备也知道吕布并非一个容易控制的人。即便如此,刘备仍选择接纳了吕布,因为如果拒绝他,徐州必将陷入曹操的铁蹄之下。
然而,吕布的背叛让刘备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吕布不仅夺走了徐州,还让刘备与他结下了深仇大恨。最后,刘备只能依靠曹操的军力打败吕布,收复失地。击败吕布后,许多吕布的部将也被俘,其中就有高顺和张辽。高顺虽然出场不多,但他是吕布手下最为信任的将领。吕布虽然不讲信用,但他一直对高顺十分依赖,甚至将自己的“陷阵营”交给了他。可惜的是,高顺的忠诚也为他带来了悲剧——他宁死不降,最终被曹操所杀。
张辽同样是刘备无法招揽的猛将,虽然刘备曾有过接触,但当时他依附于曹操,无法自由行动,想要招揽张辽等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刘备在曹操手下受制,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他决定从曹操的控制中逃脱。利用一次任务的机会,刘备带着自己的兵马成功逃出,最终来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是个正直之人,他收留了刘备,并为他提供了土地和城池。
然而,刘表的突然病逝让荆州局势变动,继位的是刘表的儿子刘琮,但实际掌控权在舅舅蔡瑁手中。蔡瑁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在乎荆州的未来。曹操得知刘表去世后,迅速展开了行动。曹军毫不费力地攻占了荆州,尽管荆州百姓心有不满,但面对强大的曹操,任何反抗都变得毫无意义。
在此过程中,刘备错失了许多潜力股将领。文聘、庞德等原本可以成为刘备的重要战力的武将,因形势所逼未能归附,最终只能效忠曹操。庞德本是马超的副将,但因对马超的失望,他最终选择了投向曹操。庞德的哥哥原本在刘备麾下,按理说也能够成为蜀汉的重要一员,但因马超的决策失误,这也成了他们一生的遗憾。
这些错失的猛将,如太史慈、张辽、庞德等,都极具战力,足以与关羽并肩作战,甚至平分秋色。尤其是张飞在面对吕布和高顺时,恐怕会处于劣势,因为这些猛将恰好克制张飞的战斗风格。刘备的历程中,错失的英雄似乎总是最耀眼的存在。尽管如此,即便这些猛将加入刘备阵营,是否能成功复兴汉室,依然是未知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