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鹰派人物”艾跃进:开口就是“灭日本”,58岁却因胃癌去世
创始人
2025-09-27 09:02:03
0

“中国要崛起,必须先灭亡小日本。” 这句话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一部分人对这番话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一种激昂的民族情感的表达;而另一些人则为此愤怒,指责言辞过于极端,既没有理性,也没有学术性,尤其是在两国已经建交多年的背景下,这样的言论无疑显得不合时宜。

如果追溯这句话的来源,我们会发现它的提出者居然是南开大学的艾跃进教授,他不仅是博士生导师,还是该校军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艾教授的身份一出,大家对于他的话语评价便更加分歧。许多人不禁想,身为一名大学教授,尤其是讲求严谨学术的教师,艾跃进为何会发表如此极端的言论?

事实上,这一切要从他的授课风格说起。在一次公开课上,艾跃进身着整齐的军装,站在讲台上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讲到日本侵略的历史时,他的情绪变得异常激动。当讲到最为高潮的时刻时,他脱口而出:“我九六年就开始提出,中华民族强盛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要灭掉小日本。” 这句话被一名学生录下并上传到互联网,引发了轩然大波。没过多久,这段视频的点击量突破了百万,引起了大量讨论。

年轻人看到这样充满激情和力量的发言,兴奋不已,纷纷表达支持。然而,也有不少人指出,艾跃进讲课时的情感过于主观,缺乏应有的学术严谨性。尤其是在他引用的某些历史资料上,有人质疑其来源和准确性。

不过,从艾跃进的教学风格来看,这也许正是他特立独行的特点之一。他并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逐字逐句传授,而是通过充沛的情感和独特的讲解方式,使得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感受历史的情感深度。正如他曾经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无法强迫每个人都赞同我,我只是一个老师。” 艾跃进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这也是他能够在教学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在南开大学,艾跃进的课堂常常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学生们争先恐后地选修他的课。有一次,他讲授井冈山700壮士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故事。这个主题通常对于女生来说可能并不太感兴趣,但在艾跃进的生动讲解下,整个教室充满了热烈的讨论与思考。他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强调这些并非是为了宣扬暴力,而是希望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

“真理永远存在于炮火的射程范围内,尊严依托于利剑之上。” 这句名言,体现了艾跃进对国家强大力量的深刻理解。他相信,国家的崛起依赖于强大的军事实力,只有在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国家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发言权。正因为如此,艾跃进一直在课堂上传递着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提倡让学生明白国家安全的关键。

在大家眼中,大学教授通常是冷静、理性、严谨的形象,但艾跃进却与这种传统的印象有所不同。他的激情、热烈和积极,让他的课堂充满了与众不同的气氛。究其原因,这与他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艾跃进出生于1958年,成长在天津。从小他便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尤其在军事理论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2岁那年,他父亲突然去世,这使得他从小就变得格外懂事。1976年,他在17岁时失去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并为此独自前往十里长街送别总理的遗体,这个举动也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18岁时,艾跃进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在这里,他不仅学业出色,还是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挑战自我,甚至参加了多场演讲比赛。在大三时,艾跃进凭借出色的表现被评为三好学生,并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他的军事兴趣依然没有改变,毕业后,他留校工作,创办了南开大学的军事教研室。

投入教育事业后,艾跃进凭借自己的热情和努力,带领南开大学在2006年申报了全国非军事院校唯一的军事硕士点,这一成就让他成为了南开大学军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并且深受学生喜爱。虽然他看起来瘦高、普通,但只要站在讲台上,他的激情和霸气便足以感染每一个学生。

艾跃进不只是学术上的佼佼者,还是一个深受尊敬的教育工作者。他多次获得国家和地方的荣誉,并且在2002年获得南开大学第一届教学改革创新奖。然而,他的激进言辞也让他经常受到质疑,尤其是在一些过于强烈的军事言论上。

2014年,艾跃进被诊断为胃癌,虽然他积极接受治疗并继续坚守在讲台上,但病情逐渐恶化。医生曾建议他静养,但艾跃进却不愿意离开讲台,甚至在手术后不久便急切地回到了课堂。他表示:“宁愿在讲台上倒下,也不愿意在病床上度过余生。” 他坚强的精神感动了无数学生。

然而,最终艾跃进还是未能抵挡住病魔,于2016年4月21日去世,享年58岁。尽管如此,他依旧是那个让人热血沸腾的教授,他的教学风格和坚韧精神将永远留在南开大学的历史长河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日本抗议中国巡航钓鱼岛,被当场... 日本刚向中国提出抗议,就被当场驳回,解放军延长演习时间。事关钓鱼岛,台退将的这一建议,或许可以听一听...
不接受日方无理交涉!中方当场驳... 政知见2025-11-18 16:39:02 撰文 | 熊颖琪 11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
陈都灵写真大片,蓝色抹胸套装,... 文/桔彤 艺人最看重的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看重事业上的不断突破,有的人追求感...
爱艺术爱上海(第三季)|巴林特... 作为第二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嘉宾,巴林特带来上海的,不仅有他的电影《课业启示...
原创 刘... “三顾茅庐”是三国时期的一段经典佳话,讲述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这个故事...
科学可视化巡回主题展暨科学与艺...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佳实)近日,科学可视化巡回主题展暨科学艺术分享交流会首场活动,...
上海音乐学院:构筑学术与艺术的...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11月17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2025上海当代音乐节...
原创 曾...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荣耀,他不仅在军事、政治、思想和文化方面都有建树,而且在官场上也极为成功。...
北京今夜起风力加大,明天风寒效... 北京明天白天天气依旧是晴朗少云,气温进一步回升,白天最高气温升至14℃上下。 但受补充冷空气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