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四野最为辉煌的时期,其步兵人数超过百万,名将如云,李天佑、萧劲光、韩先楚等人的声名更是响彻云霄。然而,在众多英才之中,刘震无疑是四野公认的“头号虎将”。他以勇敢和果断著称,常常是那些四野首长不愿意出战的危局,刘震却会勇敢站出来。这不仅展现了他的个人魅力,也让人不禁要问:刘震的勇气究竟有多惊人?
1948年春季,东北野战军相继征服了辽阳、营口和永吉等地,随着战事的深入,敌军逐渐将主力集中于长春、沈阳与锦州这三个关键城市。其中,锦州被视为东北的交通枢纽,战略意义十分重大。毛主席对此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建议东北军野战军优先攻略锦州。这个关乎战局的决定引发了东北野战军高层的热烈讨论,但经过几轮激烈辩论之后,仍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
就在此时,时任第二纵队司令员的刘震表现出了非凡的决心与勇气。他毫不迟疑地站出来,向毛主席郑重承诺,一定会掌控攻克锦州的任务,并对四野的首长说:“如果你们感到害怕,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二纵队来完成。”这番直言不讳的话让一向严肃的四野首长脸上浮现出愤怒的红晕,然而刘震并没有因此退缩,强势表态:“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一天之内攻下锦州!”正是因为他这种坚定的态度,攻克锦州的任务才得以被纳入辽沈战役的计划中,刘震的英名也因此而广为人知。
在四野之中,除了刘震,还有谁能够如此大胆地对首长发表意见呢?刘震之所以敢于承诺,背后是他对形势的深刻理解以及周全的准备。当时,我军的炮火威力已经压倒了守城的敌军,而刘震的二纵队自1947年起便积极进行步炮协同的训练,有了强大的炮兵支援,攻下锦州不是难事。
刘震将军在打仗时展现出的勇气与智谋,是自红军时期便开始显露的。他出生于湖北孝感的一个贫苦家庭,受过的正规军事教育寥寥无几。1930年,年仅15岁的刘震就加入了赤卫队,第二年便成为了红军的一名战士。在战斗的洗礼中,刘震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1934年,红25军突袭敌人控制的罗田县,缴获数千大洋与大量武器。在战斗结束后,刘震作为副班长,毫不犹豫地提出了对战斗中某些不足之处的看法,军长徐海东因而对他刮目相看,并当即将他提拔为连指导员。
进入解放战争的时期,刘震在东北战场迎来了他辉煌的职业生涯。1945年,他接替黄克诚担任第三师的师长,紧接着在1946年承担起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的重任,从此指挥着这支部队从白山黑水一路打到了广西。多年来,他与四野的老首长在相互协作中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与尊重。尽管在锦州战役期间,他曾让首长生气,但在战斗中,老首长却对他说:“你就专心打仗,对于你的要求,我会全力支持!”
由此可见,刘震让老首长面临压力的同时,心中也对这位首长充满敬意。1955年,刘震在40岁时被授予上将军衔,个人的职业生涯到达了新的高峰。到1977年,他已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和军科院副院长等多个重要职务,直到1985年退休,悠然度过晚年。
刘震在晚年时常提起与四野的老首长之间的往事,并给予了高评价。他承认老首长曾犯过错误,但这绝不能抹去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刘震坦诚地说:“他永远是我的老首长!”1992年8月20日,刘震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令人惋惜。
值得一提的是,刘震的两个儿子继承了他的军旅之路。长子刘卫东成为了海军的将领,并在2001年获得中将军衔,而小儿子刘卫平则在总后勤部任职,于200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的军事精神与家族传承延续着,成为后世军人不断学习与追随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