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曹夷狄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称帝邪!
创始人
2025-09-27 01:01:21
0

《晋书·卷一百七》以寥寥数语定格了历史瞬间:"儁送闵既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儁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一》补充了冉闵最后的怒吼:"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称帝邪!"

这两段记载构成矛盾的历史图景:一边是慕容鲜卑以天象彰显诛杀"僭逆"的合法性,一边是被征服者最后的民族宣言。这种文本张力,恰是解读冉闵这个前年来一直延续的话题的关键切口。

一、末路悲歌:352年的邺城围城战

(一)困兽之斗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二》记载:"邺中大饥,人相食,故赵时宫人被食略尽。"这段冰冷的文字背后,是冉魏政权崩溃的真实写照。

作为军事核心的"中军劲卒"此时已丧失战斗力,《晋书·石季龙载记》载:"闵率骑出战,见大幢,知为中军,直冲之,斩三百余级。"

这种孤注一掷的冲锋,印证了《资治通鉴》"骁勇善战"的评价,也暴露其缺乏战略统筹的致命缺陷。

(二)战术对决

慕容恪发明的"方阵铁锁连马"战术,《晋书》详细记载:"恪乃以铁锁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

这种克制骑兵冲阵的战术创新,与冉闵"乘赤马,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晋书》)的单骑突袭形成鲜明对比。

决战结果具有象征意义:"闵所乘骏马曰朱龙,日行千里,是战也,马毙,为恪所擒。"(《晋书》)

战马之死暗示天命转移,这种叙事手法在《资治通鉴》中多次出现。

(三)政治隐喻

《资治通鉴》记载:"闵子操奔晋,晋人杀之。"东晋朝廷的举动意味深长。按《晋书·穆帝纪》,此时晋廷正筹备北伐,却对冉魏使者"不答"(《资治通鉴》)。

这种态度折射出正统王朝对"僭伪"政权的排斥,更深层则是门阀士族对寒门武人的警惕——冉闵的乞活军背景,注定其难获江南世族认可。

二、永兴元年:349-351年的权力巅峰

(一)政权建构

《晋书·石季龙载记》保存了冉闵称帝诏书的关键内容:"其各供职,勿拘异同。称官爵者复从本姓。"

这道诏令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恢复汉姓(如改石闵为冉闵),构建汉人政权认同;另一方面保留胡族官僚体系,体现现实妥协。

这种矛盾性政策,为后续动乱埋下伏笔。

(二)民族政策

引发争议的"杀胡令",《晋书》原文分三个阶段:

1. 试探阶段:"令城内曰:'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门不复相禁。"

2. 激化阶段:"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己用。"

3. 屠杀阶段:"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

《资治通鉴》补充关键细节:"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这说明屠杀已超出军事需要,演变为种族清洗。

但需注意,此令发布于羯赵内乱期间,针对的是"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晋书》),并非无差别屠杀。

(三)外交困局

冉闵向东晋示好的记载,《资治通鉴》仅提:"遣使临江告晋",但《晋书·慕容儁载记》透露更多信息:"闵遣使诣晋,请师讨慕容儁。"

东晋殷浩的回应未见史载,但从后来桓温北伐仍以"克复神州"为旗号看,江南政权始终不承认北方汉人政权的合法性。

这种政治孤立加速了冉魏的灭亡。

三、石赵权臣:338-349年的崛起之路

(一)军事奠基

昌黎之战(338年)是冉闵军事生涯的起点。《晋书·石季龙载记》载:"季龙自昌黎至,行历徐无,凡所杀略三万余家。"

18岁的冉闵(时名石闵)参与此役,目睹胡汉军队协同作战的实况。这解释了其早期"抚纳群胡"(《晋书》)的政治姿态,也为其后期政策突变提供参照。

(二)权力博弈

石遵的背约是转折点。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详载:"遵与闵谋曰:'努力!事成,以尔为太子。'既而立其子衍为太子。"

这种政治欺骗引发连锁反应,冉闵联合李农发动政变,"使将军苏彦、周成帅甲士三千执遵于琨华殿"(《晋书》)。

值得注意的是,李农作为羯赵旧臣的倒戈,反映当时胡汉精英层的分裂已达临界点。

(三)屠杀真相

永和六年(350年)正月的大屠杀,《晋书》记载:"闵执赵王鉴及诸胡王公卿士于御龙观,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

这个数字显然夸张,但《资治通鉴》的补充提供了线索:"于时凤阳门至琨华殿积尸相枕,流血成渠。"

结合邺城规模(约20万人口),实际死亡人数可能在2-3万间,主要针对羯赵统治集团。

四、少年质子:310-337年的成长轨迹

(一)身份撕裂

冉闵的特殊出身,《晋书·石季龙载记》明确记载:"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

作为汉人战俘之子被胡人收养,这种双重身份导致其政治认同的混乱。

石虎"骁猛多力,攻战无前"(《晋书》)的评价,显示培养方向纯为武将,与石虎诸子"省可尚书奏事"(《晋书》)的参政待遇形成对比。

(二)性格塑造

《晋书》记载的两组细节值得注意。

一方面冉闵有勇武基因,"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同时,还政治早熟:"季龙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

这种在军事胜利与政治压抑中成长的经历,塑造了其既自负又敏感的复杂性格,为后来的极端行为提供心理注解。

五、历史的真实评价

(一)《晋书》

“冉闵弑石鉴,僭称天王,国号魏”,这是《晋书》对冉闵杀石鉴的第一次描述,用了贬义明显的“弑”字。

但是,《晋书》自身也左右摇摆,在后面的篇章中,又提到“冉闵诛石氏”,一个“诛”字,不说是褒扬也至少没有贬低之意。

对于冉闵那句响彻千年的话,《晋书》也做了记录,“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

但是不给冉闵立传,显然还是囿于北魏以来到唐初的"胡汉融合"已成定局。

(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对冉闵基本上没有太明显的贬抑。"闵骁勇善战,多策略。虎爱之,比于诸孙。"看起来平淡无奇。

只不过把冉闵那句豪言壮语做了一定的修改,听起来更加铿锵有力了。“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称帝邪!”

王夫之评《通鉴》也说:“冉闵尽灭羯胡,而曰:‘吾属故晋人,请各称牧守,奉迎天子。’虽非果有效顺之诚,然虑赵人之不忘中国而不戴己,未敢遽僭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王曼昱因伤退赛,开赛前其身体已... 11月18日,黑龙江体育局发文,称王曼昱将退出全运会后续比赛。 全文如下: 11月16日,在澳门特...
哈尔滨艺讯 | 松江艺韵——哈... 洞见艺术·哈尔滨 ——“松江艺韵——2025哈尔滨画院青年画家迎新春· 庆亚冬主题作品展”与哈尔滨画...
火炬传递的是冰城人爱的洪流——...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火炬传递胜利完成,央视两个频道重磅直播。可以说全世界高度瞩目,这场属于亚洲人民的...
水墨无药落笔愈心画家詹亦然笔尖... 詹亦然,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重庆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
“国寿小画家”携手蜜雪冰城 2... 在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的热烈氛围中,一场独具匠心的金融教育宣传活动于9月13日在焦作开启。中国人...
翰墨添香,共绘新篇 —— 画家... 9月19日,以“产融共创·新质领航”为主题的2025新质生产力创新产业一带一路峰会在“爱达魔都·产融...
中国人寿马鞍山分公司开展“童心... 9月6日,中国人寿马鞍山分公司围绕“童心绘国寿 美好共成长”主题,开启了2025国寿小画家线下体验活...
果然不可信!特朗普突然变脸,话... 随着特朗普执政以来,对台海问题的频繁介入,令这个本就敏感的区域愈加紧张。近期,在釜山会晤后的短暂祥和...
原创 谁... 《三国演义》是许多人都读过的经典小说,这部作品情节精彩,人物栩栩如生,特别是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听说...
在修身正己中完善自己 ●养成反躬自省的习惯,时刻保持“无时不涵养、无时不省察”的自觉 清代史学家钱大昕有次观人下棋,嘲笑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