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俄罗斯高层的言论开始频频提到“苏联依然存在”,尤其是普京的一位亲信顾问科比亚科夫公开提出这一观点。这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那么,这一说法究竟是否有道理?俄罗斯为何现在要重新提起苏联时期的文化与地理名称呢?
科比亚科夫所说的“苏联仍然存在”并非随意之谈。要理解这一论点的背后原因,我们需要从俄罗斯的历史背景入手。自十月革命以来,原沙俄帝国的广大领土上建立了多个苏维埃政权,涵盖了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外高加索等地区。直到1922年,这些国家才签署协议,正式成立了苏联。依据常理来看,如果苏联要解体,应该是经过苏维埃最高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才行。然而,1991年当苏联宣告解体时,并未经过合法程序。最高苏维埃并未就此问题进行投票,反而是在外部压力下勉强宣布解散。因此,某些法律学者认为,苏联的解体并不具备合法性,从理论上讲,苏联依然在法律上存在。
这种论点,实际上为俄罗斯政府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法律依据,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冲突如果被视为“两个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内战”,那么西方对这场战争的干预将显得尤为不合适。因为从国际法的角度看,这就成为了一个内政问题,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可能被视为对俄罗斯主权的侵犯。
与此同时,俄罗斯之所以重提苏联,除了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法理优势外,还有着国内民族团结的考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的民族问题逐渐显现。许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日益紧张,不少中亚国家开始与美国建立紧密联系,甚至允许驻军。而如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国则因争端不断陷入冲突,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更是人尽皆知。
在这种局面下,俄罗斯试图通过复兴苏联的历史符号与文化,来唤起国内外的情感认同。特别是在与前苏联国家的关系中,借此重新建立一种历史上的“兄弟情谊”。如果这一战略得以成功实施,不仅可以在国内改善民族团结,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周边局势,特别是在政治与军事上树立一种对外的强大凝聚力。
例如,普京曾在2023年亲自参加了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活动,并表示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不屈不挠的象征。显然,这样的讲话不仅仅是对一座城市历史的铭记,更是通过激发历史记忆来唤醒民众的爱国情感。除此之外,俄罗斯政府在80周年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活动中,还决定将伏尔加格勒的机场改名为“斯大林格勒机场”。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俄罗斯通过纪念历史、复兴斯大林等苏联象征,来重新审视苏联时期的辉煌,以此来凝聚国内民心和外部盟友。
这背后显现的是俄罗斯政府在操作中的深层次动机。虽然俄罗斯现在更倾向于强调自己与苏联之间的历史联系,力图将这种联系从历史延伸到现实,但实际情况却更为复杂。毕竟,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等国与俄罗斯的历史渊源已不如过去那般紧密,尤其是乌克兰与俄罗斯在战争中的对立加剧。
俄罗斯政府重提苏联,并不是简单的怀旧情感。它其实是一个为了获得更强政治话语权和民族凝聚力的战略举措。普京政府通过强调苏联的合法性和伟大历史,借此向俄罗斯民众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传递出一个信号——即便苏联解体,许多方面依旧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力量。
有趣的是,俄国内对于苏联的怀旧情绪越来越强烈,尤其是2021年时,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俄罗斯人认为苏联时期是最安定、最有保障的时期。许多老一辈的俄罗斯人仍怀念那个时代的生活,他们认为,苏联不仅提供了免费的教育、医疗和住房,还让各民族之间保持了较强的凝聚力。即便是一些年轻人,虽然未曾亲历那个时代,但仍然对苏联抱有一定的情感与认同。
总的来说,俄罗斯政府重提苏联,并试图恢复苏联文化符号的行动,实际上是出于多重考虑:一方面是为了在国际冲突中争取法理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在国内及周边地区重建民族团结与历史认同。如果这一战略能够取得成效,不仅有助于提升俄罗斯民众的向心力,还可能改变与前苏联国家的关系,推动俄罗斯更好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占据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