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冬季,中共高层在西柏坡紧锣密鼓地准备与驻守北平的敌军指挥官傅作义展开一场决定性的战斗。倘若敌军从北平向南发起进攻,西柏坡这一地区无疑将沦为战场的中心。在那个特殊的时刻,西柏坡不仅仅是前线的前哨,更是整个战局的关键所在。负责保护西柏坡安全的是中央警备团,团里的战士们日以继夜地挖掘战壕,既要筑起防线,又要轮流站岗放哨,日常的防卫工作让他们倍感疲累,精神高度紧张,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状况。
为了畅通无阻地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中央警备团规定所有上岗的士兵必须将子弹上膛,以保证在危急时刻能够迅速展开战斗。
在一个寒冷的12月夜晚,来自3连的战士戴耀民在公路边的一个单人掩体内警戒,他负责的哨位旁边有一丛被砍伐的树枝和树干,成为了路障的天然屏障。就在这时,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吉普车引擎声,浑厚的汽车轰鸣在寂静的黑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根据声音的判断,戴耀民意识到车的数量并不多。尽管如此,他独自一人,心中却暗想,即使汽车再少,车内的乘客也会对他形成威胁。深感紧张的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将子弹击发出去的。
出乎意料的是,戴耀民的瞄准异常准确,子弹穿透了吉普车的玻璃,发出脆响。“嘎——”吉普车猛然停下!戴耀民定神一看,令他大吃一惊的是,坐在车里的竟是周恩来副主席,这让他不由得心中一紧,几乎瘫软在地。
随着周恩来从车中走出,这一幕近乎让戴耀民吓得手足无措。随后,团长得知情况后异常愤怒,迅速下令对戴耀民实施一个多星期的拘禁。待调查结果明确,他并非故意开枪,而是由于紧张所致,才被允许重返岗位。周恩来在得知真相后,向团长交代道:“战士们已经十分辛苦,白天要挖战壕,晚上就不必再持续站岗,应该轮流休息。”
此事件被详细记载于陈冠任著的《毛泽东与红色卫队》(上下册)中,该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成为目前最权威且畅销的关于党中央警卫部队的军事历史著作,对全军的警卫部队而言,无疑是一本必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