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恳请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以便您以后能持续收到类似内容的推送,同时也方便与我们一起讨论和分享您的看法。您的支持是我们继续创作的动力源泉,感谢您的关注!
文|Huang
编辑|t
薛岳,作为国民党中为数不多的优秀将领,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立下赫赫战功,是中国军事史上不可忽视的名字。尽管如此,薛岳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却并不突出,他也对党内的某些将领心存不满。究竟这些不满源自何处?又为何他在内部不受重用呢?
薛岳的革命生涯可以追溯到他跟随孙中山先生共同参与的反清起义。从那个时期起,他便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凭借出色的战绩成为了中国最为杰出的将领之一。薛岳被认为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指挥官,特别是在长沙三捷的胜利上,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极大的展现。这场战役不仅是中国战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薛岳最为自豪的战绩之一。
事实上,长沙会战的胜利并非偶然。在战斗前,蒋介石并未迅速下达作战指令,甚至要求薛岳谨慎行事,这让薛岳倍感焦虑。在他看来,面对日寇的侵略,应该毫不犹豫地进行反击。然而,蒋介石的拖延让薛岳十分恼火,他多次拨打电话给蒋介石,却始终得不到回应。最终,薛岳忍无可忍,通过宋美龄传达给蒋介石:“如果日军敢进攻长沙,我必定奋起反击!”这番话一传到蒋介石耳中,蒋立刻联系了薛岳,但薛岳却故意以自己已上前线为由,拒绝接听电话。
就这样,第一次长沙会战正式打响,薛岳亲自带队参战,并采用了自己创新的“火炉战法”。他巧妙地引诱日军进入包围圈,并采取三面合围与正面进攻的战术,使得日军陷入如同被炉火围困的境地,最终全军覆没。此战之后,薛岳的声望一度高涨。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薛岳再次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智谋。他通过研究日军的鞋子竟然发现,日军鞋材为猪皮,遇水膨胀,失去行军能力。薛岳利用这一弱点,令部队将稻田引水,设下陷阱。果然,日军的鞋子在水中肿胀,无法行军,最终成为薛岳手下的俘虏。
这两次会战给日军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他们不得不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派遣10万兵力进攻长沙。面对这股强敌,薛岳毫不畏惧,抱着必死的决心上前线指挥作战。此时,薛岳在指挥室内与参谋们一起不眠不休地工作,许多参谋因疲劳不堪而倒下,而他却依然精神充沛,指挥全局。最终,薛岳凭借卓越的领导能力,第三次长沙会战获得了胜利,彻底打击了日军的士气,巩固了自己的威名。
然而,尽管薛岳屡次立下赫赫战功,但蒋介石依然未曾重用他,反而逐渐疏远了他。甚至有传言称,蒋介石给薛岳的许多职务都是空头职务,名义上有实权,但实际上并未给予实质性的权力。尽管如此,薛岳与一些人,如陈诚,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陈诚对薛岳的帮助可见一斑,不仅在战区指挥上支持薛岳,还多次替薛岳在蒋介石面前争取机会。
尽管如此,蒋介石始终没有给予薛岳他应得的地位。在蒋介石眼中,薛岳的资历和战绩完全可以担任一级上将,但最终给予了他二级上将的军衔。即便如此,薛岳并未对此产生过多的情感波动。毕竟,薛岳最为尊敬的人是孙中山,而不是蒋介石。根据薛岳的侄子回忆,薛岳曾与他谈及孙中山与蒋介石时,表示:“孙中山打江山,像画个大圈,而蒋介石则是小圈小圈地画。”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薛岳对两位历史人物的看法。
随着时代的变化,薛岳最终移居台湾,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尽管蒋经国等领导人曾表示要重用薛岳,但他始终未能再回到权力的中心。薛岳在台湾的生活非常简朴且规律,每天清晨四点起床,进行早锻炼,之后练字,接着阅读和休息,几十年如一日,过得非常健康。
他长期住在嘉义乡间,生活朴素,常穿三套衣服,自己打理生活琐事,每天吃得很简单,像个苦行僧一样。虽然早年家族成员较多,随着时间推移,妻子和许多亲人相继离世,最终只剩下薛岳一人独自生活。直到有一次,蒋经国担任台湾新领导时,传闻薛岳有望担任行政院长,这一消息让薛家瞬间热闹起来,然而最后并未成真。家中曾经的喧嚣又迅速归于冷寂。
1998年,薛岳在台湾去世,享年102岁。按照“一级上将”的规格,他的葬礼被简朴而庄重地举行。遗憾的是,许多故交早已去世,葬礼显得冷清,但这也许正是薛岳一生风雨无阻、低调处世的写照。
三联生活周刊、侄子回忆抗日名将薛岳:受日军尊重祭祀其祖坟。[OL],2013.08.28
新京报,薛岳之子:父亲心中有国没有家。[OL],2015.05.04
中新网,薛岳之侄:伯父违抗蒋令打长沙会战。[OL],2006.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