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韫欢是溥仪的亲妹妹,同时也被视为中国最后一位真正的格格。这位格格一生历经风雨,却活到了83岁高龄,并将自己毕生心血倾注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她因此成为备受尊敬的教育工作者。令人惊讶的是,在韫欢临终之前,她曾说出一句震惊世人的话,这句话连溥仪一辈子都不敢提及。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番话呢?
韫欢出生时,大清王朝实际上已经走到了尽头。尤其是在溥仪被迫退位之后,清朝皇室名义上还在,但实际上早被民国政府限制起来,政令根本传不出紫禁城。尽管如此,清朝作为延续数百年的王朝,其皇室依然保有一定的底蕴和尊严。因此,1921年韫欢降生在醇亲王府时,依旧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小姐。
醇亲王载沣对小女儿韫欢极尽宠爱。作为清朝最后握有实权的皇族成员,他早已预感到韫欢未来人生的波折与艰难,曾感叹若不是生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韫欢本该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载沣是皇室中颇有智慧的人,他清楚清朝的皇族生活靠的是吃老本,日子终将耗尽,他也知道那些妄想复辟大清的人不过是在做白日梦。
虽然载沣已不再过问朝政,但对子女的教育却极为重视。或许正因为他明白,身处乱世,唯有知识和教育才能成为子女们未来立足的资本。韫欢从小便接受私人家教,除了传统的儒学教育,她还学习了西方的新知识和思想。与当时大多数中国青年相比,韫欢的眼界更开阔,思想也更加先进。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暂住在醇亲王府。这也是韫欢第一次见到她的哥哥——这位末代皇帝。溥仪对韫欢的态度始终显得冷淡而疏远,反倒是溥仪的王妃文秀对韫欢非常亲切,给予她不少关爱。溥仪被驱逐后,清室生活日益困顿,虽说醇亲王府削减了部分开支,但对韫欢的教育投资却一分不少,她因此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从内心深处,韫欢对溥仪这个皇帝哥哥并不认同。她接受了西方的现代教育,认为溥仪那副高高在上的架势令人反感。尤其当她得知溥仪竟然打算依靠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来复辟清朝时,韫欢毅然决然决定与哥哥划清界限。载沣虽然也看不惯溥仪的行为,但仍提醒韫欢不要表现得过于明显,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溥仪投靠日本后,写信给载沣,想让家人一同前往满洲伪政权投奔他。载沣经过深思熟虑,回复劝说溥仪放弃复辟梦想。但溥仪不领情,反而认为家人背叛了自己,决心继续充当日本傀儡,成为伪满皇帝。与溥仪决裂后,载沣一家开始了流离失所的生活,韫欢跟随父亲辗转各地,躲避战火肆虐的中华大地。
那时的韫欢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但她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内心对日本人充满了仇恨,她默默祈祷中国能够赢得这场艰苦的抗战。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载沣一家欢欣鼓舞,韫欢也兴奋地走上街头高声欢呼。那次,载沣破例没有提醒韫欢注意形象,因为他自己同样难掩内心的激动。
侵略者被赶走后,载沣带领家人返回北京。当时,韫欢的四哥在亲王府创办了一所小学,韫欢则利用自己优秀的学识,主动承担起教师的职责。她觉得“爱新觉罗”这个姓氏让她与普通百姓有着天然的隔阂,于是改名为金志坚,用全新的身份投身教育工作。
韫欢对教育事业极其负责,但她很快发现当时的社会教育观念仍深受封建糟粕影响,许多人认为女孩不必读书学习。由此,她找到了人生的使命:让中国的每个女孩都能像她一样接受良好教育。于是,她与朋友合办女子职业学校,并担任校长,投身于推动女性教育的事业中。
28岁时,韫欢遇到了乔宏志,一位同为教师的男子。两人不仅从事同样的职业,而且在许多观念上高度契合,交谈甚欢,迅速坠入爱河。乔宏志知道妻子身为清朝皇族的身份,却始终以平常心对待她。他了解韫欢不擅长家务,便主动承担起家务重担,韫欢则专心致志地工作,二人感情融洽,成为亲朋好友口中的模范夫妻。
相比于韫欢的其他姐妹,她是唯一一个嫁入平民家庭的人,但也是最幸福的一位。遗憾的是,1960年,乔宏志因病去世,留下韫欢和三个孩子。韫欢坚强冷静,处理好丈夫的后事,休息调整一个月后,又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19年,直到退休。
2004年,83岁的韫欢被确诊患上癌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再次以爱新觉罗族人的身份回望历史,深刻评价道:“我的家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历史的罪人。能用一生时间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荣幸。”这番清醒的认知,是溥仪一辈子都不敢直面或承认的。
资料来源:
1. 爱新觉罗·韫欢.凤凰资讯 [引用日期2014-08-24]
2. 张颂甲. 一篇未曾发表的爱新觉罗·溥仪访问记.《CNKI》,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