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陪朱元璋打江山的34个人,朱元璋杀了30个,还有4人为何没赐死?
创始人
2025-09-23 20:31:44
0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帝国的过程中,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曾经大肆清洗许多开国功臣,甚至一些被他视为兄弟的将领都难逃厄运。著名的“34功臣”中,不少人死于非命,有的被赐死,有的战死沙场。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竟然有四位功臣在他的手下成功活到了最后,这四位到底是谁?他们又是如何最终得以善终的呢?

能在朱元璋手中存活下来的,真是幸运到极点。这四人,基本都得到了“祖坟显灵”的待遇。但谁能想到,朱元璋刚建立政权时与这些人关系甚好,甚至一度承诺免死,然而最终却是各自的命运不同,仍然没能避免最终的死亡。要知道,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后的手段有时十分严厉,很多人一度为自己建立的功业担心不已。

但话说回来,朱元璋早期跟随他打天下的确有很多忠臣良将,尤其是那些带兵打仗的武将,对大明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建立大明的功臣越来越多,问题也随之而来。那些曾经的悍将,因为各自立下赫赫战功,个个都开始自傲,甚至出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尤其是在朱元璋称帝之后,这些人已经不再只是他当年的兄弟,而逐渐成为了管理上的难题。

从历史来看,朱元璋这个大暴君的形象已然深入人心,但如果我们站在他的位置上,换个角度思考,很可能也会做出类似的举动。毕竟普通人的思想和官员的思想是两码事,而一个皇帝的思维,往往更复杂且难以预测。

在当时,经过长期的战斗,朱元璋终于建立了大明王朝,而他最关心的,是如何确保大明能够稳定延续下去。然而那些自傲的将领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嚣张气焰会给国家的未来带来隐患。为了确保自己的孙子能够继位时拥有一个稳定的局面,朱元璋最终做出了无情的清洗,杀戮了大量不服从的大臣。

说白了,若是换做我们,看到身边的人如此无所顾忌,也许心中的不满早已积压,最终无法忍受。然而,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做法,有的宽厚,只是想通过一场清洗震慑他人;而有的皇帝则果断到无法容忍任何威胁。

然而,朱元璋当时为了保证政权的稳固,便在封赏功臣时,经过一番精心布局,最终诞生了6位公爵和28位侯爵,合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34功臣”。这6位公爵包括邓愈、李文忠、冯胜、徐达、常遇春和李善长;而28位侯爵中,像蓝玉、汤和、耿炳文、傅友德等人也名列其中。

其中,能够活到最后的,分别是李文忠、邓愈、汤和和耿炳文。对于这些获得善终的功臣来说,能够在朱元璋这样一个“死神”的手下活到老死,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许多功臣战死沙场未必是坏事,尤其是那些有巨大贡献的武将,像常遇春这样的英雄人物,他的牺牲虽然让朱元璋非常伤心,甚至痛哭,但也避免了他在生前承担更多的责任。常遇春的大儿子也因此丧命,而次子则未遭不测。相比之下,蓝玉的死就显得特别悲惨,因为他的死不仅带走了他自己,还牵连了上万人的性命。

蓝玉案一共牵连了2万多人,许多人因此被杀,许多文武百官也因此丧命,甚至连一些罪名较轻的大臣,也遭受了贬职的惩罚。可以说,蓝玉的死不仅是自己的悲剧,也是整个朝廷的惨剧。朱元璋当初对这些悍将们的处理态度,可谓严苛无比。虽说他一度尝试用联姻的方式来稳住这些功臣,结果效果甚微,反而加剧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例如蓝玉,虽然与朱元璋通过联姻结为亲家,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第十一子蜀王,但他依旧没有能够逃脱死亡的命运。事实上,联姻这种政治手段,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最终甚至可能成为自掘坟墓的陷阱。

最终,在经历了一番清洗之后,朝中只剩下了少数几位功臣。这其中,李文忠、汤和、邓愈和耿炳文四位获得了善终。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朱元璋对于这四位依然网开一面?

首先来说,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他的父亲李贞曾是朱元璋的姐夫,早年与朱元璋有过深厚的情谊。李文忠继承了李贞的忠诚,逐渐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虽然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态度曾一度严厉,甚至有过赐死的想法,但在马皇后的劝解下,朱元璋终于醒悟,最终李文忠并未遭遇不测。

再看汤和,他一直是朱元璋的忠臣,尤其是在徐达和常遇春先后病逝后,汤和承担了许多军事重任。在朱元璋企图收回兵权时,汤和心领神会,主动交出兵权,避免了与朱元璋的冲突。这个举动让朱元璋对他非常欣赏,也让汤和最终得以善终。

邓愈虽然名气不大,但作为六公爵之一,朱元璋一直对他十分重视。邓愈长期征战,最终因病去世,朱元璋为他挑选了墓地,表示了深切的悼念。

至于耿炳文,虽然他名列侯爵,但他一贯低调、老实,始终没有与蓝玉等人一样作出过多的张扬,因此最终活到了最后。他在靖难之役中也获得了重用,虽然最后因靖难之役而去世,但他死于战斗,而不是被赐死。相比那些被赐死的功臣,耿炳文的结局无疑要幸运得多。

总的来说,能在朱元璋这个“死神”手下活到最后的人,都是非常有眼力劲、懂得投其所好的将领。像汤和那样的老将,知道如何讨得朱元璋的欢心,最终得以安享晚年;而李文忠则因为和朱元璋有深厚的家族关系,最终也幸免于难。总之,在那个时代,要想保住性命,不仅需要忠诚,还需要一点智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关...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这场战争成为蜀汉命运的转折点。本来威震华夏的关羽,在此战中未能...
原创 韩... 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自己也总结过:“我会用人”。而项羽,虽然号称“万人敌”,但他并没有真正治国安民...
原创 西... 受到民间文学的深远影响,普遍流传着周朝最伟大的功臣是姜尚的说法,甚至有“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
原创 “... 1948年冬季,中共高层在西柏坡紧锣密鼓地准备与驻守北平的敌军指挥官傅作义展开一场决定性的战斗。倘若...
原创 5... 仁川登陆之后,麦克阿瑟指挥的“联合国军”迅速越过了三八线,向北推进,前锋甚至抵达了鸭绿江边。为了保卫...
原创 他... 这是关于朱文正的一段传奇,他在战场上力挫陈友谅的百万大军,然而,最终却死于朱元璋的囚禁。更令人称奇的...
原创 吞... 1161年冬月,长江北岸杀声震天。金帝完颜亮亲率六十万大军南征,重装铁浮屠如钢铁壁垒般推进,宋军防线...
原创 清... 清朝入关后,将八旗军队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驻扎在京城,称为“京营八旗”或“京旗”;另一部分则分散驻...
原创 逃... 在明朝的民间史书记载里,朱允炆并未如官方记载那样身亡,而是秘密隐居,过着隐秘的生活。 当年他从南...
原创 从... 袁绍崛起与北方四州的掌控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这一曾经的十八路诸侯联盟的盟主,凭借精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