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假如一个排的部队回到秦朝,带上先进机枪,能不能打赢10万秦军?
创始人
2025-09-23 20:07:15
0

阅读本文之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以便日后持续为您推送类似精彩内容,同时也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最大动力!

文|余生林

编辑|t

话说当年八国联军人数不过几千,却轻而易举击溃清军,使其溃不成军,这也让国人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冷兵器与热兵器之间的巨大差距。每当提及那段屈辱的历史,总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能拿起武器亲自上阵,将八国联军逐出国门。

不过,事情真的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吗?换个角度来想,不妨做一个极端假设,也许大家能对冷热兵器时代的差异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果让你带领一个排的现代化部队,装备有先进的机枪等武器,穿越回古老的秦朝,你能否击败十万秦军?

既然这是一个假设世界,我们先得了解双方的战斗力到底如何。

现代步兵一个排大约有30人。既然是要对抗秦军大军,装备配置自然要按照适合大规模战争的标准来配备。重型机枪是步兵阵地上的杀伤利器,假设一个排配备20挺重机枪,再加上数十支现代步枪,这样的配备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

接下来,我们来算算这支部队的火力输出能达到什么水平,能否抵挡住秦军的进攻。

以加特林机枪为例,它每分钟可以发射约200发子弹,20挺机枪齐射,一分钟便可扫射出4000发子弹,这火力足以瞬间击倒成千上万的秦军。至于秦军的冲锋速度,是否能赶上这猛烈火力,还是个未知数。

当然,假如追求极致,还可以将加特林替换成射速更快的MG42或M134机枪,火力更强劲,但这两种机枪的续航能力可能略逊于加特林。

除此之外,排内其余士兵还能灵活使用狙击枪、自动步枪等武器补充火力。如此强大的火力,秦军几乎是来多少倒多少。

然而,事情真的如想象中那么简单吗?

这样的配置无疑有些理想化,一方面忽略了后勤保障问题,另一方面也没考虑弹药数量、枪械卡壳等实际战场上的复杂因素。但即使如此,要击败10万秦军,依然极其困难。

配备现代化武器的一个步兵排,在交战初期可能会凭借强大火力,让秦军在首轮冲锋中损失数千人,被迫暂时撤退。

但秦军若愿意付出几千人的代价,连续发动多波攻击,很快就能摸清现代武器的弱点,发起更猛烈的反扑。遭受重创的现代部队,又怎能轻易突破秦军那层层严密的火力封锁?

秦军会派出最坚韧的重甲盾牌兵迎战。秦始皇陵出土的石质胄片,配合牛皮铠甲,能有效抵挡刀斧的砍击。即使是现代重型机枪,也未必能一击穿透,何况前方还有一排排厚重盾牌。

即便是现代步兵的火力,也有一半伤害被盾牌和铠甲吸收。同时,机枪虽射速快,但多发子弹集中射向同一目标,实际杀伤力会打折扣。

秦军在初步承受住现代武器火力后,也会采取反制策略。远程武器如投石车、弓箭依旧能在远处造成巨大威胁。面对成百上千的箭雨,30人的现代排能坚持多久?

而真正懂冷兵器作战的都知道,10万大军同时上阵,普通平原根本容不下这么庞大兵力。

数百名重甲步兵稳守正面,几百辆战车和骑兵从两翼发起冲锋。骑兵一旦冲锋,极难被命中;现代部队一旦被近身,极有可能被秦军身经百战的士兵砍伤。几千人就能轻松攻破防线,更别说十万大军了。

拿二战作比较,装备已非常现代化的日本军队,在台儿庄之战中用5万人与我军鏖战一个月,最终我军伤亡惨重,超过5万人阵亡。可见,30人一排想打赢10万秦军,实在是有些不切实际。

当然,有人可能觉得古代军队远不如想象强大,那我们不妨看看一些真实历史中的冷热兵器交锋。

近几百年世界历史中,冷兵器和热兵器的碰撞屡见不鲜。

除了晚清清军这个不够争气的例子之外,其他冷热兵器对决中,冷兵器一方往往还能发挥一定作用。

最著名的当属印第安人与欧洲殖民者之间的战斗。当时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带着火枪和少数兵力试图占地,结果遭到数量众多且熟悉地形的印第安人抵抗,甚至不敢离开营地。

虽然欧洲人装备火枪,但面对印第安人数量庞大且灵活使用弓箭,战局一度陷入困境。不少欧洲士兵甚至濒临饿死渴死,最终仓皇撤退。后来欧洲人带来天花病毒,使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才最终获得胜利。

除了印第安人与欧洲殖民者,欧洲本土也有类似案例。17世纪火枪出现后,波兰翼骑兵仍凭借速度和机动性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直至1939年德国坦克入侵波兰时,翼骑兵向坦克冲锋才遭覆灭。

回到我们假设的情景,如果现代步兵排只装备步枪和重机枪,面对冷兵器时代的部队,确实可以轻松碾压人数相近的敌军,但面对10万秦军,胜算依然渺茫。

再说清朝,数十万清军被几千外国人打得溃不成军,也未必是装备劣势造成,更多是统治腐朽、指挥无能的原因。

抗战时期,我国军民众志成城,抵抗装备更先进的日军。尽管初期伤亡惨重,超过2500万人,但最终赢得了抗战胜利,说明武器差距并非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那么,你觉得如果让你带领一个排的现代部队,真的能打败10万秦军吗?或者回到清朝时期,能否将八国联军赶出国门呢?欢迎讨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欧... 你知道吗,其实特朗普提出的“美国优先”口号,并非全新创意,而是对历史上一种思想的延续和借鉴。早在美国...
原创 黄... 黄埔军校虽然属于速成培训班,但它在中国民国革命史上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黄埔军校的前四期,被...
原创 她...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国藩一直被视为一位成功的典范。他不仅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军事与政治人物,而且成为了许...
原创 临... 在临终前,一位大臣拿出了皇帝所赐的免死金牌,心想着凭此金牌能保命。然而,令他意外的是,这块金牌并未能...
原创 “... 阅读这篇文章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这样不仅能方便您与我互动和分享,还能让您感受到不一样的参与感,...
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延... 由州委教育工委主办的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延边州大中小学生书写校牌比赛近日在延吉市朝阳小学校举...
原创 4... 232年12月,41岁的曹植因病重临终。听闻此事后,曹叡心情复杂,立刻派遣使者赶赴陈郡,探望即将离世...
原创 4... 220年,曹丕登基称帝,开启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尽管西晋短暂地实现过统一,但华夏历史陷入了长达三...
四川荣县青年艺术家丁玉蝶:凭非... 徐振宇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9月23日,第六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工艺美术博览会,在晋城市高平蔡志...
原创 孙... 乱世之中,各路英雄纷纷登场,争相寻求政治利益,场面之复杂、人物之多样,宛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