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5日,叶利钦的政治生涯达到了顶峰。作为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他被视为俄罗斯联邦的缔造者之一,成为了新生俄罗斯的首任总统。此时,叶利钦作为“再造俄罗斯”的英雄,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巅峰时刻。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当时的政治氛围来看,叶利钦都无可避免地走上了这一辉煌的政治舞台。
然而,与中国历史上那些历经战乱、功成名就的开国君主不同,叶利钦的总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叶利钦在成为总统后掌握了国家的权力,但其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未能成功引导俄罗斯走向繁荣,反而将国家拖入了深深的泥潭。刚刚独立的俄罗斯在叶利钦的领导下,经济陷入了困境,休克疗法的实施更是将原本脆弱的俄罗斯经济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失败更是揭示了俄军的内部分裂和士气低落,战争不仅没有顺利解决车臣问题,反而让车臣的武装力量愈加猖獗。与此同时,叶利钦推行的改革与俄罗斯寡头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为了实现快速的市场化,叶利钦所采取的措施导致了财富集中于少数寡头手中,普通民众的生活却日益艰难。随着政局动荡和经济困境的加剧,叶利钦的总统任期变得异常不稳,民众和反对派对其领导的质疑也不断加剧。
1998年秋,俄罗斯的局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国家杜马的259名反对派议员联名要求弹劾叶利钦,指控他犯下五项罪行:一是叛国罪,指责他对苏联解体负有直接责任;二是滥用武力对付俄罗斯议会中的异见分子;三是发动车臣战争,导致国家局势更为动荡;四是削弱俄罗斯的武装力量;五是罪行之重甚至被推定为种族灭绝。这些指控无不表明叶利钦在国内外的支持已经岌岌可危,人民的愤怒和不满已经达到顶点。
与此同时,叶利钦的健康状况也在持续恶化,几乎每年他都会因健康问题住院治疗,身体状况成了他无法忽视的重要问题。面对内外的巨大压力,叶利钦开始感受到自己无法继续担任这个责任沉重的职务。他的健康状况限制了他继续进行日常的总统工作,俄罗斯人民对他的信任感逐渐消失,政治局势的动荡和反对派的激烈态度也让叶利钦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无法继续掌握大权。1999年最后一天,叶利钦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正式将权力交给普京,这一决定让普京一夜之间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普京的突然崛起令外界瞩目,许多人对于叶利钦为何会选择普京作为自己的继任人感到疑惑。毕竟,叶利钦在1993年为了权力破坏了“游戏规则”,甚至通过坦克攻击议会大厦,推翻了当时的宪法,实施了一部赋予自己更大权力的新宪法。他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对权力的渴望无疑非常强烈,然而,经历了俄罗斯的内忧外患、经济的剧烈波动以及车臣问题的升级后,叶利钦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无法再继续领导这个国家走出困境。
1998年,俄罗斯经济几乎崩溃,债务激增,卢布贬值,石油出口锐减,车臣武装愈发猖狂,整个国家的局势都悬于一线。面对国内的巨大困境和自己身体的逐渐衰弱,叶利钦清楚地意识到,他可能即将面临被彻底拉下台的局面。而一旦他继续坚守权力,不仅可能被反对派推翻,甚至会面临政治上的彻底清算,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身为一位政治精英,叶利钦非常清楚如果他继续拖延下去,最终的结局只会更加惨烈。
因此,聪明的叶利钦在意识到自己无法再带领俄罗斯走出困境后,果断选择将权力交给普京。普京的上台不仅给了俄罗斯一个新方向,也让叶利钦在卸任后保持了体面的结局。普京一上台就采取了强硬措施,特别是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展示了他铁腕治国的决心,不仅平息了车臣问题,还成功稳定了国内局势。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逐渐从经济困境中复苏,政治局势也日渐稳定,普京也逐渐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获得了“普京大帝”的称号。
叶利钦的明智选择让他避免了政治上的灾难,并且为俄罗斯的未来留下了希望。虽然他在2007年因病去世,但他的一生最终得到了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