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今天咱们聊聊历史上一段超精彩的故事 —— 完璧归赵。这故事里的主角蔺相如,那可是个有勇有谋的人物。
话说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了块超级珍贵的和氏璧。这消息一传出,秦昭王坐不住了,心想这么好的宝贝,我得想办法弄到手啊。于是,他派人给赵王送信,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收到信后,心里那叫一个纠结啊。答应吧,怕秦王耍诈,拿了璧不给城;不答应吧,又怕秦国以此为借口发兵攻打赵国。这可如何是好?赵王赶紧召集大臣们商量,可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拿不出个好主意。
就在这时候,有个叫缪贤的宦官站出来说:“大王,我有个门客叫蔺相如,这人可聪明了,要不叫他来出出主意?” 赵王一听,死马当活马医吧,就把蔺相如召来了。蔺相如听赵王把事情一说,略一思索,便说:“大王,我觉得咱们可以答应秦国。秦国强,赵国弱,如果不答应,秦国很可能就会找借口攻打咱们。但要是答应了,秦国真拿城来换,那自然是好;要是不换,我保证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一听,觉得蔺相如说得有理,便决定派他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章台宫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恭敬地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璧,眼睛都直了,左看右看,越看越喜欢,然后就把璧传给身边的妃子和大臣们看,完全不提拿城交换的事儿。蔺相如一看,心里明白了,秦王根本就没打算用城换璧,这是想白占便宜啊。可这璧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蔺相如脑子一转,计上心来。他走上前对秦王说:“大王,这璧上有个小瑕疵,不太容易看出来,我指给您瞧瞧。” 秦王信以为真,就把璧又递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拿到璧后,往后退了几步,靠着一根柱子站定,脸色一沉,对秦王说:“大王,当初您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了表示诚意,斋戒了五天,还举行了隆重的送璧仪式。可我看您今天这态度,拿到璧后只顾自己欣赏,传给别人看,却只字不提换城的事儿,这明显没有诚意啊。如果您非要逼我,我今天就和这和氏璧一起撞在这柱子上,玉石俱焚!” 说着,蔺相如就做出要把璧往柱子上砸的样子。秦王一看,这可不行啊,这么珍贵的和氏璧要是砸坏了,那多可惜,连忙说:“大夫别冲动,有话好说,我这就叫人把地图拿来,给您划城。”
蔺相如心里清楚,秦王这是在敷衍他,根本不会真的割城。于是他又说:“和氏璧是天下闻名的宝贝,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大王您要接受这璧,也应该斋戒五天,举行一个隆重的受璧仪式,我才能把璧交给您。” 秦王没办法,只好答应了。蔺相如料定秦王即使斋戒也不会守信,于是当天晚上,他就叫一个随从扮成老百姓,带着和氏璧从小路偷偷回赵国去了。
五天后,秦王斋戒完毕,举行了盛大的受璧仪式。蔺相如空着手来到大殿,秦王一看,脸色就变了,问:“和氏璧呢?” 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说:“大王,秦国一向不讲信用,我怕您拿了璧不给城,所以已经派人把璧送回赵国了。不过您放心,秦国强,赵国弱,只要您真的把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赵国肯定会把璧送来的。我知道自己欺骗了您,甘愿受罚。” 秦王听了,气得直冒烟,但又不好发作,杀了蔺相如吧,也拿不到璧,还落个不讲信用的名声,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就这样,蔺相如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了赵国,留下了 “完璧归赵” 这段千古佳话。从这个故事里,咱们能看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他在面对强大的秦国和贪婪的秦王时,没有丝毫畏惧,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周旋,保住了赵国的国宝。朋友们,这样的故事是不是特别精彩?要是您觉得有意思,就请动动您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吧,祝您财运亨通,好事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