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历史关系一度充满了复杂和敌对情绪,二者曾是数百年的世仇。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的变迁,两国逐渐从对立走向合作,成为了彼此的重要伙伴,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多方面的互利共赢合作。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民已经完全遗忘了那段历史,特别是日本至今未曾真正面对和承认其在历史中的不当行为,尤其是慰安妇问题,至今仍未向受害者正式道歉。历史上的伤痛并非轻易能够抚平。时至今日,2023年,竟有一位日本学者大胆言辞,公然宣称:“如果中日开战,日本必胜!”这种言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感。
这位学者,正是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本庶佑,兼任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多国院士。他本应以科学家身份为世界贡献智慧,而不是将自己的专业领域跨界到军事预测中。如此不负责任的言论,迅速点燃了中国网友的愤怒,激起了广泛的讨论。为了支持这一言论,本庶佑列出了四个理由,试图证明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第一个理由是:“中国科技落后于日本30年”,然而,这一说法却遭遇了现实数据的反击。2023年6月,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榜单显示,中国科研机构在全球排名中占据了13个席位,而日本仅有东京大学排名第17。此外,在物理科学领域,中国科学院的科研成果产出份额远超美国和日本,尤其是中国在基础科研领域的竞争力远远领先于日本。
更为严重的是,日本半导体产业正面临被技术限制的窘境。日本政府支持的Rapidus公司原计划在2027年生产2纳米芯片,但由于受到美国技术转让的限制,进展陷入停滞,甚至连进口的极紫外光刻设备也面临被知识产权诉讼封堵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已经突破了70%,5纳米刻蚀机成功进入了台积电的供应链,国产半导体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能力正在迅速提升。
本庶佑的第二个理由是:“中国被日美韩东南亚包围”,然而,这一地缘政治分析却显得过于片面,忽视了全球局势的变化。特朗普政府曾在2018年宣布对日韩出口的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这一举措深刻撕裂了美日同盟,迫使日本面对更多的外交压力。与此同时,韩国半导体产业也迅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甚至推动了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度合作,特别是在存储芯片领域, SK海力士的工厂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大量支持。
此外,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也在加速,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48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日本试图推动的“印太经济框架”反华声明遭遇了东南亚多国的反对,印尼、泰国等国联合发表声明,坚决支持多边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阵营对抗。
第三个理由是:“中国军队缺乏实战经验”,但现实情况却表明,解放军的实战化训练远超外界的认知。2024年,东部战区某合成旅的训练日志显示,该旅全年组织了237场跨军种的红蓝对抗演习,其中63场模拟了美日介入台海的场景。在某次演练中,歼-16战机与无人机群协同作战,突破了由“宙斯盾”舰和F-35J组成的防空系统,成功发射鹰击-12反舰导弹精准命中目标。
与之相比,日本自卫队的实战能力则显得格外逊色。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自卫队并未经历过任何真正的战争考验,且近几年接连发生了多起F-35J战机坠海事故,其中部分黑匣子至今下落不明。此外,日本自卫队的指挥系统完全依赖美国的Link-16数据链,在战时可能随时遭到美国的远程控制和干扰。
相比之下,中国海军则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尤其是在亚丁湾护航行动中,已成功护送1500多艘中外船舶,成功应对海盗袭击37次。中国海军在南海的维权、反恐演习中也屡次取得显著成绩,展现了强大的实战能力。而日本海上自卫队虽有“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改装为轻型航母,但由于缺乏固定翼舰载机的实战训练,其能力被军事专家批评为“昂贵的海上移动靶”。
本庶佑的第四个理由是:“中国人不如日本人团结”,但中国在应对各种危机时展现出的凝聚力和决心令世界惊叹。2020年武汉封城期间,全国四万多名医护人员奋不顾身地逆行支援,19个省份全力支援湖北,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短短十天内完成建设,体现了中国人民面对困境时的团结与坚韧。
与之相比,日本社会目前正处于严重的信任危机之中。核污水排放问题引发了渔民的大规模抗议,2025年3月,当福岛县开启第十二轮核污水排海计划时,爆发了数万人的抗议示威,渔民举着“还我大海”的标语冲击政府大楼。此外,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30年的停滞,导致阶层固化、青年失业率飙升至12.4%,社会矛盾日益严重。
历史上从甲午海战到抗日战争,曾多次见证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然而,今天的中国已非昔日的弱国,凭借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最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以及最强的社会凝聚力,中国已屹立于世界之巅。日本专家的言论,实际上反映了其自身的焦虑和衰落。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日本《防卫白皮书》时所说:“中方不愿与任何国家对抗,但也绝不允许任何国家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