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开国将帅众多,然而,真正能做到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却极为罕见。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揭示了战争中的不确定性。即便是再杰出的战将,想要在整个军事生涯中做到全身而退,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正如“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所说,天底下很难有不败的将军。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到:“我们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这是自古以来就很少的。”纵观我军几千年的历史,真正能做到百战百胜的将军少之又少。比如战国时期的吴起,他代表鲁国、魏国、楚国打了100多场战斗,未尝一败。尤其是在魏国,他72次出征,取得64胜8平的战绩,胜率高达89%。
除了吴起,还有许多古代名将被誉为“常胜将军”,如白起、王翦、卫青、霍去病、李靖、李勣、岳飞等。然而,哪怕是这些历史上的战神,想要一生没有败仗,也并非易事。比如唐代名将薛仁贵,纵横沙场,却在大非川一战中遭遇了10万兵马的重大损失;再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得力大将徐达,他在打败陈友谅、张士诚之后,却在岭北遭遇了王保保的诱伏,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惨败。
我军的“五虎将”——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同样经历过多次失败。彭总在《自述》中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四大败仗”,分别是强攻赣州、强攻关家垴、西府陇东战役和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徐帅的败仗包括恶战七里坪、决战百丈关和兵败河西走廊等。林总、刘帅、粟裕这些被誉为“常胜将军”的将领,也同样有过失利。
例如林总的败仗,在红军时期他在大余遭遇赣军李文彬的突袭,导致朱老总的新婚妻子伍若兰被俘并牺牲;在四平的第二次战斗中,他被杜聿明和白崇禧联手击败;在四平攻坚战时,面对陈明仁的71军铁桶阵,林总也是束手无策。刘帅的败仗也不在少数,解放初期他单挑“五大主力”中的整11师(胡琏)和第5军(邱清泉),结果张凤集一战中,3个纵队未能全歼胡琏的11师11旅32团,还让300多人逃脱。随后在汲县和安阳攻坚时,刘帅也未能取得胜利。
至于“战神”粟裕,虽然他的战绩辉煌,但也经历过数次败仗,如两淮之战、七月分兵后的南麻攻坚战、临朐攻坚战、沙土集大捷后的丁里长战和土山集战等。
那么,如果要用数据来说,哪些我军开国将帅能够称得上是“一生从未败绩”的常胜将军呢?
第一位就是韩先楚,从鄂豫皖到陕北,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韩先楚几乎没有经历过失败。他出生在湖北红安的“将军县”,少年时曾当过篾匠。黄麻起义后,他17岁便加入游击队,跟随红25军长征时,他还只是一个营长。直罗镇大捷后,韩先楚迅速晋升,担任团长,随后又晋升为78师师长。1939年6月,韩先楚抗命攻下定边县城,开始展露头角。抗战时期,他在长乐村一战中让刘、徐二帅刮目相看,之后与兄弟部队一起攻克威县,为巩固冀南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真正让韩先楚名声大振的是东北战场上的几场硬仗。新开岭一战,他全歼“千里驹”25师;在临江一战中,他痛歼整编89师;在梅河口一战中,他再次歼灭敌184师。而在辽沈战役的决定性战斗中,韩先楚带领部队火力全开,突破“铁王八”锦州,俘虏中将范汉杰,创造了辉煌的战绩。解放海南岛时,他三次越级请战,并提前发起总攻,画下了他解放战争的完美句号。即使是在三八线,他也获得了美韩军队的高度评价,称他为“最出色的一线指挥官”。
第二位不败的将军是饶子健,湖南浏阳人,外号“神奇将军”。18岁时,他加入了游击队,21岁加入红军。在一次战斗后,饶子健曾因过度疲劳,在一条破毛毯上酣然入睡,第二天醒来才发现毛毯底下竟然是敌军的尸体,自己在睡觉时毫无察觉。由于表现英勇,饶子健很快从战士、班长一路升任为营长。在随红5军西征河西走廊时,他奉命驰援董振堂军长,但途中发现高台已失守,被敌军包围。面对险境,他带领300多名战士趁夜悄悄撤离,成功突破敌军包围。由于战功突出,饶子健迅速从营长升任师参谋长。抗战时期,他在华中地区独当一面,14个月内参加战斗600多次,屡战屡胜。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华中9纵队副司令员,参与了多次战役,军事生涯没有一次败绩。
第三位不败将军是文击,原名刘树堂,河北霸县人。文击从19岁参加八路军开始,就以炮兵干部的身份,在战斗中展现了非凡的才能。抗战时期,他在晋察冀军区负责炮兵工作,并为保卫黄河和抵抗日军入侵陕甘宁边区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文击随炮兵部队转战东北,参与了辽沈、平津、太原等重要战役,为解放东北立下赫赫战功。抗美援朝时,文击再次发挥炮兵的优势,几乎参与了所有重要战役。文击将军时常自豪地对年轻一代说:“我没有打过败仗。”他的一生也因此成为传奇。
2023年11月8日,文击将军因病逝世,享年105岁。虽然他已离世,但他的传奇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这三位常胜将军,无论是在抗战还是解放战争中,都无数次地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们的勇气、智慧和领导力,让他们的名字永载史册,成为我军历史上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