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为支援朝鲜抗击倭寇,出兵总人数超越二十万人
创始人
2025-09-22 08:05:10
0

为了更好地理解明朝是如何支援朝鲜抵御日本的侵略,我们需要将时间线倒回到1592年年初。当时,部分在日本的华侨将日本即将入侵朝鲜的情报传递给了福建地方,因此福建地区最早得知日本即将发动侵略的消息。明朝东南沿海随即加强了防备措施,但并未将此事提升至全国性警戒的层面。举例来说,北京城方面直到日军真正入侵朝鲜时,依旧没有察觉到任何风吹草动。

然而,这时有一个地区早已得知了朝鲜的紧急情况,那便是与朝鲜接壤的辽东。辽东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它不可能对日军的动静视若无睹。毕竟,日军在朝鲜半岛制造了如此大的动静,如何可能让辽东毫无察觉呢?(出自《明代辽东边疆史》)

辽东总兵杨绍勋不久便将朝鲜沦陷的消息上报给了北京。当时,负责接收军事情报的兵部尚书石星,作为明国的国防负责人,收到了这一报告。令人注意的是,石星与日本的丰臣秀吉同年,都是1537年出生。石星接到消息后,第一反应是怀疑这可能是虚假信息。他认为朝鲜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强国,不可能如此轻易地被倭寇击溃。

听到这里,不要轻易笑出声。站在当时的明国立场看,朝鲜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军事强国。明朝不仅和朝鲜有过多次联合行动,甚至在成化年间,明朝为了围剿女真就曾和朝鲜共同出兵;在壬辰倭乱后,明国对抗努尔哈赤时,也曾向朝鲜寻求援助。甚至在清朝初期,朝鲜的炮兵在清军的战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出自《元明清时期浙江与朝鲜半岛的历史联系》)

朝鲜不仅拥有一支高达二十万人的常备军,而且此前其防御能力一直为明国所看重,谁也没想到朝鲜的防线会在日军的进攻下土崩瓦解。

因此,石星一开始怀疑这一信息的真实性,甚至认为这可能是朝鲜与日本勾结,企图诱骗明国参战。于是,他开始指示加大对天津、辽东、山东等地区的戒备,防止朝鲜和日本联合入侵。(出自《明代辽东边疆史》)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关键点:首先,明朝在北方的军事部署主要是针对朝鲜,而非日本。其次,明朝与朝鲜的关系并不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般牢不可破。

补充一点,当汉城沦陷后,朝鲜朝廷在极度困境下多次派遣使者请求明朝援助。这一举动实际上也表明了朝鲜当时的危局。然而,初期明国对这些情报持怀疑态度,甚至对朝鲜的使者也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因此,朝鲜的使者一度未能成功得到明朝的回应。

直到6月中旬,朝鲜国王李昖已逃至义州,身处孤立无援的境地,再往西就可能踏出国境。但此时李昖却决定向明国寻求庇护。明朝听到这一消息后,仍怀疑义州的李昖可能是假冒的,便派人前往义州核实其身份,并要求画出李昖的肖像以便回京验证。当明朝确认李昖的身份无误后,朝鲜的情况也不再被怀疑,但紫禁城内依旧炸开了锅。一些大臣开始表示,既然朝鲜王是真的,接纳他进入明国势必会给日本入侵明国提供借口,甚至有人提议应该放弃支援朝鲜。

这些反对派的声音体现了明朝高层当时对于日本威胁的认识不足,甚至可以说,他们有些对日本感到畏惧。

然而,支持援助朝鲜的声音也并非全无,石星等大臣力挺增援,而一些地方官员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例如,浙江的地方官周孔教明确表示:“朝鲜吾之藩篱也,朝鲜失则辽阳危,辽阳危则神京震,若朝鲜瓦解,辽东便会受到威胁,而辽东若沦陷,下一步便是北京。”他认为,朝鲜失守不仅会影响辽东,最终甚至可能波及到明国首都北京。

山西地方官彭好古则更进一步表示,不仅要增援朝鲜,而且要提防朝鲜内部的复杂局势。他认为,即使明军进入朝鲜,也不能轻视可能存在的朝鲜内乱风险。

在朝堂争论激烈之际,最终做出决策的是明国皇帝万历。虽然他当时只有29岁,且基本上未曾亲自上朝处理政务,但他对边疆战事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尤其是对日本入侵朝鲜的消息尤为敏感。万历皇帝不仅批示增援朝鲜,还在6月19日下令由辽东军将领郭梦征率军前往义州与李昖会面。郭梦征到达义州时,带去了万历赐予的2万两白银。赠送白银既体现了对李昖的同情,也为明军进入朝鲜提供了合法理由。

万历皇帝进一步下达了圣旨,声称将调动十万辽东精兵,并联合琉球、暹罗等国共赴朝鲜与日军作战,虽然这一宣言中的“集兵数十万”有些夸大,但也体现出他强烈的决心。事实上,琉球已经向丰臣秀吉妥协,而泰国也忙于应对缅甸的威胁,无法提供军事支持。

尽管如此,明军的援助还是迅速展开。6月15日,宁远总兵郝杰已命令史儒、戴朝弁带领1300人进入朝鲜,执行保护李昖的任务。两天后,郝杰又派遣副总兵祖承训率领3000兵力进驻朝鲜,祖承训成为此次援朝的主要指挥官。加上郭梦征的队伍,明军的援军总数已达到5000人,李昖终于有了足够的力量将朝鲜局势稳定下来,至少他不再需要逃往明国了。

有些人可能曾认为,16世纪时日本的动员能力比明朝还强,但事实上这个观点并不成立。根据《明代倭寇史略》中的数据,丰臣秀吉能够动员的兵力最多约为56万人,但这其中并不完全属于他个人,很多地方大名因内乱无法提供全部兵力。而明朝的常备军则远超日本,例如在永乐时期,明国常备军已达276万人,而到了万历时期,虽然有所减少,依旧有80万人的规模。(出自《中国历代战争史》)

在后续的几次援朝行动中,明军的兵力逐渐增加。1592年,明军首次出兵朝鲜,祖承训率领的兵力大约为5000至7000人,基本上来自辽东地区。1593年,第二次出兵时,明军的总数达到51500人,其中大多数是辽东兵力,浙江兵力只有7000人。第三次支援时,明军的兵力达到了14万至18万人,成为整个战争中明朝出兵最多的一次。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明朝不仅在兵力上远远超过了日军,而且在实际的军事行动中也取得了显著的优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河... 作为河北省的居民,虽然大家都知道河北的简称是“冀”,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会选择“冀”这个字。是不是...
原创 明...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时代,各行各业之间彼此尊重,互相欣赏。大家谈论行业时,更多的是表达热爱,而非...
原创 朱... 常言道,越没文化的越喜欢装作有文化,这句话确实有几分道理。朱元璋,那个从乞丐爬上皇位的明朝开国皇帝,...
原创 南... 回顾中国历史中的那些动荡岁月,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无疑是最混乱的时代之一。在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
原创 关... 从古至今,凡是被冠以“圣人”称号的,必然是具备非凡才能和卓越成就的人物。就像我们熟知的孔子,被世人尊...
原创 俄... 这番话出自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的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之口。为了更好地理解他的立场,我们需要回顾历史背...
北京市档案馆首次从社会征集到口... 7月14日,北京经济学院(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811班口述档案入藏北京市档案馆。这是该馆从社会上...
同图荐书 · 第666期丨北魏... 作 者:管芙蓉、吕向阳 出 版 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索 书 号:K289/65 馆 藏 地 址:北魏...
原创 刘... 《——【·前言·】——》 刘封刚死,刘备就猛然惊醒:自己中计了。人已经没了,悔也晚了。当初那句“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