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人凤在戴笠去世后接任了军统局长的职位,成为蒋介石手中最锋利、最得力的一把利刃。几乎所有蒋介石交代给他的任务,他都能按时且高效地完成,丝毫不差。因此,在1949年国民党即将溃败退守台湾的关键时刻,蒋介石特别召见了毛人凤,交给他一份极为机密的命令,命令上列出了三个人的名字。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杀人无数、手段狠辣的毛人凤在看到那三个人的名字时,竟然后背泛起一阵冷汗。原因很简单——这三个人,他既无力对付,更不愿出手。
密令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杨虎城将军。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杨虎城早已成为蒋介石心中的大患。尽管“西安事变”最终以和平方式解决,杨虎城却被蒋介石强迫流亡海外,且未得到蒋的许可,终身不得回国。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七七事变”,杨虎城才得以回国,但一回国就被戴笠秘密软禁起来。
在被软禁期间,国民党当局给杨虎城施加种种压力,试图让他在报纸上发表声明,称“西安事变”是受到共产党挑拨所致。只要他愿意配合,便能获得荣华富贵,否则性命难保。但杨虎城坚决不为所动,宁死不屈。这种坚定立场让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因而在国民党溃败前夕,杨虎城名列清算名单。
然而面对怀抱民族大义的杨虎城,毛人凤根本不敢轻举妄动。毕竟,一旦动了杨虎城,未来的清算中自己难逃干系。可当他看到名单上的后两个名字,毛人凤心知肚明,必须先下手为强。
名单上的第二位是少帅张学良。作为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在东北政权易帜时曾与蒋介石关系不错,但因蒋的政治路线不得人心,主张积极抗日的张学良与蒋屡次发生冲突。最终,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发动了“西安事变”,试图逼迫蒋介石改变政策。事件和平解决后,张学良第一时间被囚禁起来。
在国民党溃败前夕,为防止意外,蒋介石再次将张学良列入清算名单。但张学良和杨虎城一样,有着民族大义的光环,在国民党内部仍有不小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张学良与宋美龄关系亲密,正是宋美龄的劝说才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蒋介石囚禁张学良本就违背了宋美龄与张学良之间的默契,如果此时将他处死,不仅蒋介石会招致宋美龄的怨恨,连带毛人凤也必定被她记恨到底。为此,毛人凤设法将此事暗示给了宋美龄,果然如他所料,宋美龄劝说蒋介石改变主意,决定将张学良一同带往台湾。
至于密令上的第三个人,毛人凤更是绝对不敢动手,因为此人正是宋庆龄。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遗孀,按理说宋庆龄不该出现在这份暗杀名单中。但实际上,这已经是蒋介石针对她的第二次暗杀行动了。
原因很简单,宋庆龄与蒋介石在政治观点上水火不容,她多次公开发表对蒋不利的言论,甚至多次违抗蒋的命令,救助共产党同志。蒋介石因此对她心怀杀机,但毛人凤绝不敢轻举妄动。宋庆龄在国民政府内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号召力,若对她动手,蒋介石或许能承受压力,但毛人凤一定会被推出来背锅,平息民愤。
更何况宋庆龄与共产党关系密切,多次提供帮助。如果毛人凤真的下手,必然招致共产党的强烈反制。还有一大关键点:宋庆龄是宋美龄的亲姐妹。传言戴笠之死,很可能就是因为他参与了暗杀宋庆龄的阴谋,才导致飞机失事。
种种因素交织,使得毛人凤看到名单时不由得出冷汗。最终,他还是用老办法将这件事传达给了宋美龄。在那种情况下,除非蒋介石与宋美龄彻底决裂,否则暗杀计划根本无法实施,计划也因此胎死腹中。
或许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蒋介石都没能彻底弄明白,他手握百万大军和先进武器,究竟为何败北。但从这把屠刀竟指向自己人这一点上,就足以说明问题的深层根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