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最牛炊事班”:班长是开国中将,两名背锅战士则都成了上将
创始人
2025-09-22 07:31:40
0

在人民军队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传奇集体:1933 年第四次反 “围剿” 时,他们只是一支临时拼凑的炊事班,背着铁锅在战火中为战友们烧水做饭;22 年后的 1955 年授衔仪式上,这个班的班长戴上了中将军衔,两名曾经背锅的战士更是成为开国上将。这就是被后人称为 “红军最牛炊事班” 的英雄群体,班长陈先瑞、战士刘震与韩先楚,用从锅台到战场的逆袭,书写了 “英雄不问出处” 的壮丽篇章。

战火中的临时炊事班:铁锅旁藏着将星

1933 年的赣南苏区,第四次反 “围剿” 战斗正酣。为保障前线将士的饮食,红 25 军一支临时炊事班应运而生。班长陈先瑞当时还是个 19 岁的 “红小鬼”,却已在革命队伍里摸爬滚打了 4 年 ——15 岁参军时,他只是团长肖方身边的勤务兵,因一次空手俘敌、缴获步枪的勇敢表现,被破格入党,后调任炊事班班长。

这个炊事班的任务远比 “做饭” 更艰巨:在敌人封锁下寻找粮食,背着沉重的铁锅跟随大部队穿插,甚至要在遭遇战中拿起扁担、菜刀参与战斗。同年 4 月,一名掉队的年轻战士加入了他们,他沉默寡言,主动扛起最重的行军锅,大家只知道他叫韩先楚,却不知他已是红 20 军 224 团的副连长 —— 部队被打散后,他隐去身份,甘愿从炊事兵做起。不久后,另一个年轻小伙刘震也成了 “背锅兵”,这三个日后的将帅,就这样在烟火缭绕的锅台边结下了革命情谊。

在陈先瑞的带领下,这个炊事班创造了不少 “战场奇迹”:一次夜间行军,他们遭遇小股敌人偷袭,陈先瑞让刘震、韩先楚掩护战友转移粮食,自己则带着扁担冲向敌人,竟凭着灵活的战术俘虏了 3 名敌军;还有一次,部队断粮三天,陈先瑞带着两人深入敌占区,不仅买回粮食,还摸清了敌人的布防,为后续战斗提供了关键情报。正如陈先瑞后来回忆:“那时的铁锅,既是做饭的家当,也是我们的‘盾牌’,背锅的战士,个个都是能战的勇士。”

班长陈先瑞:从炊事班长到 “陕南王”

陈先瑞的军事才华,在离开炊事班后迅速绽放。1934 年,他因屡立战功被提拔为红 25 军 223 团政治处主任,长征途中的庚家河之战,成为他的 “成名战”。当时,部队被敌军包围,副军长徐海东身负重伤,陈先瑞率一个连从侧翼突袭,不仅打乱了敌人的进攻部署,还冒着枪林弹雨将徐海东从死人堆里救了出来。此战过后,他被任命为 74 师师长,开始独当一面。

1935 年,陈先瑞面临最严峻的考验:74 师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围困在鄂豫陕边界,前有悬崖峭壁,后有追兵紧逼。他却用一场 “声东击西” 的精妙战术,派小股部队佯装突围吸引敌军主力,自己则率大部队沿隐秘山道直插敌后,一举粉碎了敌人的 “围剿”。当敌人卷土重来时,他又带领部队翻越海拔 3700 米的太白山,在暴风雪中开辟出一条生路,随后集结分散的兵力,第三次打破围攻。

在陕南的三年里,陈先瑞率部转战 25 个县,国民党反动派悬赏一万大洋捉拿这位 “红军陕南王”,却始终未能得逞。直到 1937 年,他率部与陕北主力会合,毛主席见到他时感慨:“早就听说陕南有支红军孤军奋战,没想到领头的是你这个‘红小鬼’!”1955 年,这位从炊事班走出来的将领被授予中将军衔,在怀仁堂的授衔仪式上,他一眼就认出了两个熟悉的身影 —— 当年和他一起背锅的刘震与韩先楚,此刻都戴着上将军衔的肩章。

背锅兵刘震:从 “提意见” 到纵队司令

刘震在炊事班时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别人埋头烧火做饭,他总爱琢磨战斗战术。1934 年,红 25 军打了一场大胜仗,战后总结会上,官兵们都在欢呼胜利,唯有刚从炊事班调入手枪团的刘震站了出来,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次胜利靠的是勇猛,但冲锋时队形太乱,要是敌人有预备队,我们会吃大亏。”

这番话让军长徐海东眼前一亮,当场拍板:“这个兵有脑子,调去当连指导员!” 从此,刘震在战火中飞速成长,从连指导员到营教导员,再到团长、旅长,每一步都离不开他 “爱琢磨、敢直言” 的特质。辽沈战役中,他担任东北野战军 2 纵司令员,率部主攻锦州,创造了 “31 小时攻克锦州” 的辉煌战绩 —— 战前,他顶着压力建议 “集中炮火轰击城墙突破口,而非分散射击”,这一战术让部队减少了 30% 的伤亡。

解放战争时期,刘震率部从东北打到华南,参与了平津、渡江等重大战役,成为四野有名的 “攻坚能手”。1955 年授衔时,40 岁的刘震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之一,回顾往事,他总说:“在炊事班背锅的日子教会我,打仗和做饭一样,既要懂火候,更要讲章法。”

背锅兵韩先楚:“旋风司令” 的低调起点

韩先楚在炊事班的日子很短,却让他收获了 “接地气” 的指挥风格。这位 14 岁参加黄麻起义的老战士,因部队被打散才临时加入炊事班,却从不因曾是副连长而摆架子,挑水、劈柴、背锅样样抢着干。陈先瑞很快发现,这个沉默的 “背锅兵” 总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过人的军事直觉 —— 一次遭遇战,韩先楚仅凭枪声就判断出敌人的兵力,建议陈先瑞 “打侧翼、留退路”,果然让炊事班全身而退。

归队后的韩先楚,将这种 “实战智慧” 发挥到极致。长征途中,他担任营长,率部多次担任先锋,创造了 “飞夺泸定桥” 式的奇袭战例;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冀南根据地发明 “化装奇袭” 战术,率部端掉日军多个据点;解放战争中,他更是被誉为 “旋风司令”,率东北野战军 3 纵在辽沈战役中横扫敌军,连国民党将领杜聿明都感叹:“韩先楚的部队像一阵旋风,根本抓不住!”

1950 年,韩先楚的 “旋风” 刮到了海南岛。当时,很多人认为渡海作战条件不成熟,他却力主尽快进攻,亲自率部乘木船强渡琼州海峡,用 “陆军海战” 的奇迹解放了海南岛。这场战役后,毛主席称赞他 “临机果断,敢于担当”。1955 年,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他在回忆录中写道:“炊事班的铁锅教会我,军人既要能负重,更要能冲锋。”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从锅台到殿堂:平凡岗位里的英雄密码

“最牛炊事班” 的传奇,不仅是三个将领的个人逆袭,更折射出人民军队的成长密码:在这里,英雄不问出身,能力不分岗位 —— 炊事班的铁锅可以是战斗的武器,烧火的战士能成为运筹帷幄的将帅。陈先瑞的沉稳、刘震的敏锐、韩先楚的勇猛,早已在那个战火纷飞的炊事班里埋下伏笔。

1955 年授衔仪式后,三位老战友在怀仁堂合影,照片里,中将军衔的陈先瑞站在中间,左右是两位上将刘震与韩先楚。他们笑着回忆起当年背锅做饭的日子,陈先瑞打趣道:“那时总说你们俩烧火太旺,把锅都烧黑了,没想到现在都成了‘旺火’将军!” 这段对话背后,是人民军队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本色,也是 “平凡岗位出英雄” 的生动写照。

如今,当我们回望这个 “最牛炊事班” 的故事,看到的不仅是将帅的辉煌,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 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只要有信念、敢担当、善作为,平凡的 “铁锅” 也能煮出不平凡的人生,普通的岗位也能孕育出伟大的传奇。这,正是人民军队永葆活力的源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河... 作为河北省的居民,虽然大家都知道河北的简称是“冀”,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会选择“冀”这个字。是不是...
原创 明...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时代,各行各业之间彼此尊重,互相欣赏。大家谈论行业时,更多的是表达热爱,而非...
原创 朱... 常言道,越没文化的越喜欢装作有文化,这句话确实有几分道理。朱元璋,那个从乞丐爬上皇位的明朝开国皇帝,...
原创 南... 回顾中国历史中的那些动荡岁月,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无疑是最混乱的时代之一。在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
原创 关... 从古至今,凡是被冠以“圣人”称号的,必然是具备非凡才能和卓越成就的人物。就像我们熟知的孔子,被世人尊...
原创 俄... 这番话出自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的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之口。为了更好地理解他的立场,我们需要回顾历史背...
北京市档案馆首次从社会征集到口... 7月14日,北京经济学院(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811班口述档案入藏北京市档案馆。这是该馆从社会上...
同图荐书 · 第666期丨北魏... 作 者:管芙蓉、吕向阳 出 版 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索 书 号:K289/65 馆 藏 地 址:北魏...
原创 刘... 《——【·前言·】——》 刘封刚死,刘备就猛然惊醒:自己中计了。人已经没了,悔也晚了。当初那句“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