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乌台诗案,苏轼到底冤不冤?
创始人
2025-09-22 06:31:13
0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历史上那桩有名的 “乌台诗案”,主角可是大名鼎鼎的苏轼苏东坡。这事儿在北宋年间闹得沸沸扬扬,也让苏轼的人生来了个大转折。可问题来了,在这场诗案里,苏轼到底冤不冤呢?咱一起唠唠。

故事得从北宋神宗年间说起,当时王安石正主导变法呢,朝堂上分成了新旧两党,斗得那叫一个厉害。苏轼呢,不太赞成新法,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合理,会给老百姓带来麻烦。他这人又生性率真,心里有想法就藏不住,于是就通过写诗作文来表达自己对新法的看法。

元丰二年,苏轼调任湖州太守,按规矩得给皇帝上份《湖州谢上表》。咱苏大才子在表中就写了些心里话,比如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一下可不得了,那些一心维护新法的新党人士,像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觉得可抓住苏轼的把柄了。他们认为苏轼这话里的 “新进” 是在讽刺因变法而被提拔的官员,“生事” 就是在说变法,这不是公然跟朝廷对着干嘛。于是,他们纷纷上书弹劾苏轼,说他 “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还把苏轼之前写的诗翻出来,一句一句地解读,硬是说苏轼的诗都是在诽谤朝政。比如说,苏轼写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他们就说这是在讽刺青苗法;“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就被解读成是批评盐法。

很快,宋神宗就下令把苏轼抓起来,押到京城的御史台审讯。这御史台又被叫做 “乌台”,所以这事儿就被称为 “乌台诗案”。苏轼被抓的时候,那场面可挺吓人。皇甫遵带着人直接闯进湖州州厅,穿着朝服,一脸严肃,旁边两个台卒也是凶神恶煞的样子。苏轼当时心里就 “咯噔” 一下,知道大事不妙,和家人告别时,还讲了个宋真宗时杨朴的故事来安慰家人,可实际上他自己心里也是慌得很呐。

被关进御史台的监狱后,苏轼可遭了不少罪。那些审讯他的人想尽办法,想让他承认自己有罪,甚至通宵审问,逼他招供。苏轼一开始还硬气着呢,只承认《山村五绝》有讽喻时政的意思,其他的坚决不承认。但架不住人家一直逼问,再加上担心连累亲朋好友,最后也只能一步步退让,供出了和自己有诗赋往来的人。

那苏轼到底冤不冤呢?在我看来,苏轼挺冤的。他写诗作文,本意并不是要反对朝廷,只是出于对国家和百姓的关心,觉得新法有些地方不太合适,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一下看法罢了。他的诗大多是有感而发,并不是像那些弹劾他的人说的那样,是恶意诽谤。而且,当时的北宋,本来就鼓励文人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相对宽松的言论环境。苏轼不过是说了几句实话,就被人抓住不放,差点丢了性命,最后还被贬到黄州,这处罚实在是太重了。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这 “乌台诗案” 背后,其实是新旧党争在作祟。新党想借着这个机会打压旧党,苏轼正好撞在了枪口上,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才华、他的正直,在那些人眼里都成了罪过。所以啊,苏轼的冤屈,不仅仅是个人的遭遇,更是那个时代政治环境的悲剧。

好啦,今天关于 “乌台诗案” 里苏轼冤不冤的事儿就聊到这儿。要是您觉得这故事有意思,就动动您的发财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呗,愿您好运连连,天天开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春... 历史开讲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时代充满了战争的硝烟和社会的剧烈变革。正是在这...
李陵传:汉家飞将的悲剧人生 一、将门虎子,少年成名 李陵(前134年?—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名将“...
原创 太... 近年来,国内媒体在宣传抗日战争时,常常使用一些夸张的说法,比如将中国描绘为对日作战的“主战场”,以及...
原创 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明朝是如何支援朝鲜抵御日本的侵略,我们需要将时间线倒回到1592年年初。当时,部分在日...
原创 一... 曹操的25子中,每个儿子的命运都各具特色,下面便是这些儿子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的最终结局。 第一子:曹...
原创 元... 在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带给您不一样的互动...
原创 曾... 文|夜谈 编|古往奇事说 曾经凭借着强大的女真铁骑,吞并辽国并灭掉北宋的金国,为何却始终未能彻...
原创 尼... 1972年,这一年对我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国际意义。美国总统尼克松率领代表团,正式踏上了对我国的外交...
原创 汉... 在古代历史长河中,自称精通算命、风水等玄学的高手层出不穷,几乎每个朝代都能找到这样的人物。 比如,...
原创 蒋... 毛人凤在戴笠去世后接任了军统局长的职位,成为蒋介石手中最锋利、最得力的一把利刃。几乎所有蒋介石交代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