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强唐弱宋”是流传至今的历史标签,常因宋朝在对外军事战争中的失败而被认为是一个“弱”朝代。然而,宋朝并非一无是处。在其经济的强力支撑下,宋朝甚至创设了类似于现代社会的福利体系,并在“全民医疗”方面先行一步,开创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医疗理念。尤其在药材领域,宋朝不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还建立了良好的产业闭环,这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助力。
一、动荡中的宋朝推出了相对完善的医药救助体系
宋朝时期,天灾人祸频繁。自宋太祖即位至南宋灭亡的三百多年里,天灾几乎年年不断,天灾后的瘟疫尤为严重。每逢大灾,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瘟疫。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疫情不仅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还加剧了流民问题,使得盗贼泛滥,并且由于四处逃难的百姓将瘟疫带至其他地区,最终导致全国范围内的瘟疫蔓延。这些灾难不仅给百姓带来巨大的恐慌,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进一步加重了宋朝政权的薄弱基础。
尽管宋朝历来重文轻武,但各地发展极为不均,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地理和文化上的差异,巫医的影响力较大。虽然这些巫医也拥有一定的医疗知识,但受制于当时的条件,其医疗效果十分有限。同时,这些地区也有着弃老弃病的陋习,与宋朝倡导的中央集权和儒家伦理思想相违背。因此,想要改变这些地区的风俗民情,除了大力推动政府的文化教育外,还必须大量准备药材,以有效控制疾病蔓延。
当灾难来临时,作为人民生命安全保障的医疗体系不仅要应对突发事件,还需要日常救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鳏寡孤独、退役老兵和伤残人士。这就要求医疗体系不仅拥有技术高超的医者,还必须具备充足的常用药材以及定期更换的防疫药物。庞大的常备开支不仅需要社会经济的支持,还对药材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回报的药材产业促进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确保国家药材开支的稳定,药材产业需要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只有高回报的行业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产业不断发展。
从药物的生产与发展来看,宋朝初期,药材种植便开始得到大规模发展,成为与粮食生产并行的专业农业分支。政府率先带头鼓励药材种植,开设了官办药园,同时还通过从民间招募有才能的青年,培养了大批药材领域的专业人才。
在政府的引导下,官僚、士大夫、道观寺院以及民间商人纷纷加入药材种植的行列。许多士大夫出于兴趣或者附庸风雅,种植了大面积的私人药园,然而受限于社会地位和阶层,他们的药材大多是家庭自用或交换,并未大规模流入市场。佛道教由于享有免税优惠,大量寺庙和道观也开辟了药田,进行药材种植。相较于士大夫,僧侣和道士与百姓的接触更为密切,因此他们种植的药材种类丰富,但单一品种的种植面积并不大。
在宋朝药材产业中,民间的“药户”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这些药户雇佣农民开荒,调整土地酸碱度等,进行专业化的大规模药材种植,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并支撑起了整个宋代药材经济的稳定。
四川地区的附子种植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四川四乡地区(赤水、廉水、会昌、昌明)约有10400亩土地专门用于附子种植,年产达到16万斤,且附子的种植效益远高于粮食,年收入大约是粮食种植的两倍。由于政府的宽松政策,这些专业药户的税收依然按照粮食征收,较低的税负和高收入使得药户的收入相对较为丰厚。
药材种植行业的高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甚至许多普通农户也会腾出一部分土地来种植药材。此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南北货运更加便捷,药材的流通范围不断扩大。这也带来了对药材炮制技术和保存技术的更高要求。
在宋朝,人们逐渐总结出了适合不同药材的炮制与保存方法。例如天门冬的炮制方法就有所创新,用火微烙后手工剥去心,以保持药效和药味。对于药材的保存,苏轼曾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人参不宜用铁器保存,要避免光照,而当归则要趁热密封保存。这些实践经验为药材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随着药材消费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官府和士大夫的需求不断增加,药材行业的繁荣愈发显著。宋代政府不仅设立了专门的药品管理机构,如剂药局和惠民药局,以保障城市药品的供应,还在军队中大规模消耗药材,确保士兵的健康。
三、政府的有效监管,促使药材行业长久健康发展
一个行业的繁荣不仅仅取决于短期内的高利润,还需长期健康的监管。宋朝在药材行业的管理上始终秉持“富国惠民”的原则,形成了内廷用药与外朝药品制售的有机结合,有效避免了过度奢靡的药品消费,同时也保障了民间药材市场的稳定发展。
宋朝的药业机构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性突破,推动了民间药市的活跃。政府主导的药材产业体系,给予了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空间,允许地方根据本地气候和需求,建设适合的药材储备和药品供应机构。例如,边境地区侧重储备外伤治疗药物,而北方则重点储备防寒药物。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的调配确保了药材的流通与消费,进一步促进了药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结语:
宋代药材产业之所以能够长久繁荣,正是因为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药材的种植、炮制到商人的运输,再到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需求,药材产业渗透到宋朝的饮食、医疗、养生和美容等各个方面,广泛影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宋朝完善的医疗福利体系,药局的广泛设置,以及政府在药材产业管理上的辛勤努力,共同促进了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宋朝将医学发展视为“仁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财政支持,使医学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同时,通过建立和管理具有福利性质的医疗机构,宋朝政府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药材产业的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宋史》
- 《太平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