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一生共有29位妃子,育有10子4女。这与他的父亲康熙帝和儿子乾隆帝相比,显得尤为简朴,康熙和乾隆的后宫妃嫔众多,子嗣众多且寿命长,而雍正却显得更为低调,家庭的规模和繁荣远不如他们。
《甄嬛传》中,虽然雍正最宠爱乾隆的生母甄嬛,但历史上甄嬛并未获得雍正的宠爱,事实上她一生都未曾受到雍正的真心钟爱。而剧中所描绘的纯元皇后也完全是虚构人物。历史中的雍正帝有29位妃子,其中两位生育最多的妃子分别是弘时的生母齐妃和年羹尧的妹妹年氏。
雍正帝对乌拉那拉氏的皇后极为尊重,而对年氏的宠爱则可谓超乎常人。《甄嬛传》对年氏的描绘完全颠覆了史实,电视剧中的年氏被塑造成心肠毒辣、阴险狡诈的角色,但实际上年氏并非如此,且她在历史上的宠爱程度远超钮钴禄氏,她甚至在雍正帝即位后多年依然享有宠爱。然而,年氏的命运却是悲惨的,尽管她为雍正帝生下了多个孩子,但这些孩子几乎都早夭。最终,年氏年仅50岁便因长期抑郁而去世。
雍正帝对她的深情厚意从未改变,年氏去世后,年羹尧的命运也迅速发生了变化。尽管年羹尧曾是雍正帝的心腹重臣,深得信任,但年氏死后,雍正便赐死了年羹尧,显然他的过度权力已经引发了雍正的警觉。下面,我们来细说年贵妃的一生。
年氏出生于1681年,属于汉军镶黄旗。她的父亲年遐龄曾在康熙朝担任湖广巡抚,后升任一等公。她的长兄年希尧是内务府的大臣,而次兄年羹尧则是川陕总督,一等公。年氏在1711年被康熙皇帝指婚给了四子胤禛,成为了胤禛府中的侧福晋。当时的正室是乌拉那拉氏,她出身名门,嫁给胤禛更是一次政治联姻,但尽管年氏进府较晚,她却很快得到了胤禛的宠爱。
年氏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为胤禛生下了第四个女儿,但不幸的是这位皇女活了不过两岁便夭折。接着,年氏陆续生下了第七子福宜、第八子福惠,然而这些孩子也未能幸免,接二连三地早逝。雍正元年(1723年),年氏再度怀孕,生下了福沛,然而福沛刚出生便未能存活。
从1715年到1723年,年氏经历了连串的丧子之痛,尽管她享有专宠,但却未能为雍正帝延续长久的子嗣。这一切对年氏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心灵和身体打击。
雍正即位后,立即封年氏为贵妃,位居皇后之下。雍正对她的宠爱有两个重要的原因。首先,年氏的外貌、品性与雍正的品味相符。她温婉贤淑、待人宽厚,深得雍正喜爱。其次,年氏为雍正诞下了多个子嗣,尽管许多孩子都夭折,但她的勤劳与坚韧为皇家后嗣的繁衍立下了显赫的功劳。
年氏的专宠还得益于她的兄长年羹尧。年羹尧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不仅为雍正帝扫清了许多政务上的障碍,还在镇压叛乱、平定西藏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赢得了雍正的极大宠信。年氏的家族也因为年羹尧的功劳而日益显赫,年氏因此受到了额外的宠爱。然而,年羹尧权力过大、目中无人,最终导致了雍正帝的反感与忌惮,雍正开始暗中计划削弱他的权力。
不幸的是,年氏在生下第四子福沛时正逢康熙去世的丧事之期,长时间的悲痛与礼仪繁重使她的身体早已虚弱,这最终导致她流产并失去了福沛。这一连串的打击让年氏日益衰弱,她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精神上也陷入了极度的抑郁和忧郁之中。
雍正帝看到年氏病重,心痛不已,于1725年为她升封为皇贵妃,并且成为了雍正朝唯一一位拥有贵妃和皇贵妃称号的妃子。这一荣誉既是对年氏的极高尊崇,也彰显了雍正对她深厚的感情。然而,年羹尧的过度权势最终引发了雍正的决断,雍正开始谋划彻底除去年羹尧。1725年3月,年羹尧的罪行被揭露,这意味着雍正对年羹尧的打压开始了。
年氏得知哥哥的过失后心情更加沉重,她的健康状况愈加恶化。雍正虽然有意除去年羹尧,却在年氏生病期间保持了沉默,这也表明他对年氏的深切关怀。可惜,年氏最终在1725年11月于圆明园病逝,享年45岁。
年氏死后,雍正下令为她举行了隆重的丧礼,并亲自为她上谥号“敦肃皇贵妃”,以表彰她的贤良与忠诚。年氏的家族虽因年羹尧的过错受到牵连,但年氏的父亲和兄长仍享有荣宠。
年氏去世后,她的儿子福惠也没有能幸免,8岁时也不幸去世,年氏的所有孩子均未能长大成人。雍正对年氏和她的儿子始终深情不已,可最终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一个个离世。
可以说,年氏的命运充满了不幸与无奈。她的宠爱背后隐藏着无尽的痛苦与孤独,最终她的孩子们全数夭折,雍正对她的深情最终也无法挽回她和她孩子们的命运。这似乎是古代宫廷中普遍的命运法则:那些深得宠爱的女人往往短命且多有坎坷,而那些不受宠的女人则似乎能获得更多的平安和长寿。
年氏的故事告诉我们,表面的光鲜与荣耀,往往掩盖了背后的无尽痛苦和牺牲。或许,平淡而安稳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