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干是“建安七子”之一,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汉献帝初期,曹操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由于徐干才华出众,因此曹操想要重用徐干。
徐干却不领曹操的情,多次拒绝了曹操的邀请,是因为徐干讨厌曹操吗?答案是否定的,徐干拒绝曹操的好意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1、看不到希望
徐干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对当时的局势不看好,所以他觉得入朝为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徐干少年时,正是汉灵帝时期,此时朝政腐败,宦官专权。在如此形势下,徐干认为谁都不可能扭转局势。
因此徐干就只想做自己的事,不愿为朝廷效力。当曹操想邀请他出山时,徐干就以有疾病为由婉拒了。
2、对为官不感兴趣
徐干对为官不感兴趣,因此他选择了做学问,所以他成为了一位学者。
徐干从小就爱学习,他学习起来,经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成年后,徐干就能出口成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徐干觉得做官也救不了天下,故而对仕途没有了兴趣,只一心想着做学问。
古代大部分人,读书是为了做官,但并非所有的读书人都愿意为官,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徐干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徐干一心学习,说明了一个人的选择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的。
尽管徐干没有做官,仍然成为了“建安七子”,其著作给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学财富,同样对社会有贡献。
故而我们也能总结出一个道理:我们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状态,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参考文献:
《北海志》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