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董其武,时任绥远省军区司令员,接到了一个令他深感责任重大且充满挑战的命令:他被要求带领绥远部队的军、师、旅级将领前往北京领取新的任务。董其武在接到命令后,立即不分昼夜地赶赴北京,期盼能有一个明确的指引。到了北京后,周总理亲自接见了他,并宣布了中央的决定:“绥远部队将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首先开展绥远整训工作,并准备随时出征朝鲜战场!”
同时,周总理还宣布了任命:董其武担任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高克林担任政治委员。然而,董其武的反应让周总理略感意外。他的表情并不是满怀激动,反而有些凝重和忧虑,这让周总理有些不解。
实际上,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绥远省军区的干部和士兵们便一直迫切请求参战。在绥远省军区举行的英模会议上,13位战斗英雄联名表示希望亲赴前线,誓言打击侵略者,且来自各个层级的请战书、决心书源源不断地涌向董其武的办公桌。董其武深知作为军人,保卫国家是天职,因此也曾向中央表达过参战的强烈愿望,并得到了老首长傅作义的支持。
然而,当中央正式决定让董其武率部赴朝参战时,他却显得异常沉重。他郑重地对周总理说:“抗美援朝是每个中国人光荣的使命,我作为起义军人,确实看重这次机会来立功赎罪,生死置之度外。但让我带领这支部队入朝,我有些信心不足,感觉不确定,最好选择一位有更多革命经历的老同志来担此重任。”
短短的“信心不足,把握不大”八个字,似乎与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形象不符。周总理自然清楚董其武的顾虑,但他并没有一一答应董其武的请求,反而坚定地回应:“不可以向困难低头,我们要正视困难,鼓起勇气,确保整训好部队,按时赴朝参战。我期待你们带来胜利的消息。”
董其武为何会如此担忧?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1950年11月,当董其武刚到北京时,他意外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原绥远起义部队的36军军长刘万春、第37军111师师长张朴、骑兵第4师师长鄂友三,三人因涉嫌叛变被逮捕。
这一消息让董其武大吃一惊,连忙去探听更多的情况。接着,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向他和傅作义通报了一个令人心寒的消息:刘万春等人试图组织叛变,企图利用抗美援朝的时机,背叛解放军,投靠国民党。而张朴则秘密参与了国民党在华北的特务活动,鄂友三则在起义部队改造期间暴力对抗,甚至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屠杀了14名起义部队的干部。
短短几个月内,绥远起义部队发生了五十多起叛乱,参与人数超过了3000人,其中,36军刘万春部就有超过1000人参与叛变。显然,起义部队的改造工作远比想象中艰难。解放军在改造这些部队时,也经历了许多曲折的过程,逐渐总结出一系列经验和教训。
廖鼎琳,参加过改造工作的开国少将,回忆起当年在37军和36军的经历时表示,他亲自去担任政治委员时,遭遇了极大的挑战。以36军106师为例,尽管这支部队在抗战中曾由董其武亲自指挥,打得敌人丢盔弃甲,但其中许多官兵对共产党心存疑虑,甚至不信任。他回忆,自己刚到任时,部队安排他住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大通铺,给他制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周围的战士们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更让他震惊的是,106师的师长居然曾经受过国民党特务的诱惑,密谋潜伏。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廖鼎琳坚持开展工作,通过耐心与宽容,慢慢赢得了部队的信任,最终他和师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功化解了危机。
面对这种局面,董其武的担忧也就显得并非多余。在视察部队时,他曾铿锵有力地说道:“谁叛变就打死谁。”他对背叛部队的行为深感痛心,然而,他依然决定为叛变的军官们求情。最终,党中央决定对张朴和鄂友三执行枪决,而刘万春则被逮捕,直至1976年才被释放,1993年在北京去世。
这场风波不仅让董其武对起义部队的改造充满了不确定感,更让他对即将面临的朝鲜战场之行充满了疑虑。然而,尽管困难重重,党中央依然坚定地信任他,并让他继续率领部队进行整训准备。1950年12月19日,傅作义专程从北京前往绥远,宣布了中央的决定,第二十三兵团随即前往河北进行整训。
就在部队抵达衡水地区时,意外再次发生:有两个排的士兵逃跑。董其武原本以为部队在东进前的“五不要”教育后已经稳定了,但这种突发情况依然让他感到沮丧。然而,中央对他的信任没有动摇,毛主席亲自批示了相关工作报告,并在1月20日给出批复,称兵团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整训的深入,第二十三兵团的队伍逐渐焕发了新生,尽管面临许多挑战,但士气和战斗力都在不断提升。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兵团的战士们不仅提升了射击、爆破等技能,还加入了应对敌方坦克、夜战等针对朝鲜战场的实战项目。
董其武在此过程中也感受到部队的巨大变化,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成就感。在这些艰难时刻,尽管他并没有直接参与战斗,但他的指挥才能和对士兵的深厚感情,依然让他在部队中赢得了极高的威信。
当1950年8月20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要求兵团在8月底前做好出国作战的准备时,董其武和他的部队迅速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尽管他所担任的任务并非最前线的战斗,但对于后方机场的建设,董其武依然全力以赴,严格要求部队伪装和夜间施工。然而,敌机的轰炸依然让士兵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无数战士在爆炸中牺牲,机场设施几度被摧毁。
在修建机场的过程中,战士们顽强拼搏,毫不退缩。即便在敌机的威胁下,他们依旧不分昼夜地修建机场设施。董其武更是亲自带队参与排除定时炸弹的工作,令全体战士深感敬佩。
通过这场艰难的建设任务,部队不仅完成了使命,还收获了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战士们在修建机场期间,得到了当地居民无私的帮助,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在艰难时刻的团结和支持。毛主席和朝鲜人民政府都为第二十三兵团的努力和牺牲发来了贺电。
然而,虽然志愿军原本计划在完成机场任务后调往东海岸参战,但由于形势变化,二十三兵团于1951年11月被召回国内进行整训。在这期间,战士们表现出了深厚的战斗情感,纷纷请求留在战场上。然而,在部队的劝导下,他们最终理解并接受了撤回的决定。
董其武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