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梁山的大哥,但并不意味他能够震慑住所有的梁山兄弟,其中这5位兄弟,宋江就掌控不了。
一、公孙胜
公孙胜是个道士。
公孙胜是个非常淡泊名利的人,而宋江却是一个执着于功名利禄、权势算计的人。宋江上梁山之后,为了权力,就和晁盖明争暗斗,争夺起了首领之位,这让公孙胜因此看透了他。公孙胜不愿卷入兄弟之间的尔虞我诈,以照顾母亲为由,离开了梁山这个是非之地,从此一去不返。
公孙胜不需要宋江这个大哥,但宋江却离不开公孙胜。梁山攻打高唐州时,遇到了会法术的高廉。
梁山的林冲、花荣、秦明等多位名将被高廉击败。宋江迫于无奈,只能派戴宗、李逵请回公孙胜。
回来后,公孙胜用五雷天罡正法帮助梁山除掉了高廉。之后,他又为梁山击败乔道清、马灵和李助,立下赫赫战功。平定淮西后,公孙胜听从师傅罗真人的叮嘱:“逢幽而止,遇汴而还。”辞别宋江等人,返回了冀州二仙山。公孙胜生性洒脱,无欲无求,宋江从来都掌控不了他。
二、鲁智深
鲁智深是个和尚。
鲁智深是个侠肝义胆,疾恶如仇之人。他在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提辖管时,得知金翠莲父女被郑屠欺负了。他为给金翠莲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郑屠。鲁智深路过桃花村时,又将要强娶刘太公女儿的小霸王周通揍了一顿。他在大相国寺期间,也不怕得罪高俅,出手救了好友林冲。
加入梁山后,鲁智深虽然位居梁山第11把交椅,但他从来不趋炎附势,是个宋江掌控不了的人。
宋江提出来要招安时,鲁智深是站出来反对宋江的人之一。鲁智深自身是个一流猛将,身后还有二龙山的一众兄弟,以及林冲、史进等好友的支持,宋江不敢得罪鲁智深,只能好言安抚他。
鲁智深的结局不错。
征讨完方腊后,鲁智深因为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腐败,不愿跟随宋江班师回朝,接受朝廷的封赏,而是留在了杭州。在六和寺居住期间,鲁智深遇到了钱塘江涨潮。这时他想起师傅智真长老告诉他的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顿时大彻大悟,圆寂了。
三、武松
武松是个快意恩仇之人,得罪武松的西门庆、潘金莲、蒋门神、张都监等人,皆成了他的刀下亡魂。
宋江在柴进府中,赠武松钱财,将武松当英雄人物对待,让武松大为感动,认宋江为自己的大哥。
上梁山后,武松因为和宋江的志向追求不同,逐渐渐行渐远了。宋江提出要招安时,武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宋江知道,武松是吃软不吃硬之人,只能好言劝说,不敢用强硬手段压制武松。
武松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最终还是跟随宋江招安了朝廷。征讨方腊时,武松的多位好友:孙二娘、施恩等战死,武松丢失了一条胳膊,这让武松心灰意冷,在六和寺出家了,最终活了80岁。
四、李俊
李俊是来自揭阳镇的一位好汉。揭阳镇的好汉都很崇拜宋江,所以他们在梁山上是宋江的支持者。
李俊是宋江的支持者,但他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并不完全受宋江掌控。李俊跟随宋江招安朝廷后,他不满朝廷对梁山兄弟们的怠慢,想再次反叛朝廷,但因为军师吴用不支持,未能实施。
征讨方腊时,揭阳镇的张顺、张横、穆弘、穆春、李立5位好汉战死,只剩下李俊、童威和童猛。
征讨完方腊后,李俊不看好他们的未来,以装病为由留在了杭州,并让童威、童猛留下照顾自己。宋江等人走后,他带着童威、童猛扬帆出海了。3人来到了暹罗国,李俊还做了暹罗国王。
五、李应
李应是李家庄庄主。
李家庄和独龙岗的祝家庄、扈家庄是盟友关系。
杨雄、石秀和时迁投奔梁山期间,时迁偷盗了祝家庄的公鸡,导致时迁被祝家庄捉拿。杨雄和李应的管家杜兴是好友,他们找李应说情,想让祝家庄放了时迁。谁知?祝家庄不给李应面子,不肯释放时迁,还偷袭打伤了李应,这导致梁山派兵攻打祝家庄时,李应选择了袖手旁观。
祝家庄被梁山攻破之后,全庄被梁山屠戮。扈家庄因为派扈三娘帮助祝家庄,也被李逵屠杀殆尽。
李家庄保全了下来,但宋江看上了李家庄的钱粮。宋江派人假扮成官差,以“勾结梁山”为由,将李应捉拿了。之后,宋江带人救了李应。同时,宋江让人将李应的家人和全部家产带上梁山,逼迫李应只能留在梁山。李应不愿加入梁山,所以他上梁山后,态度很消极,不愿为宋江四处征战。宋江也掌控不了李应,只能让李应掌管钱粮等工作,这让李应得以保全自己。
征讨完方腊后,李应被朝廷封为中山府郓州都统制。不久后,他辞去官职,和杜兴回到了独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