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帮助朱棣实现其伟业是姚广孝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那么在朱棣即位后,对朱允炆的旧臣展开残酷的清算,无疑是姚广孝最感无奈的时刻。在攻陷南京城之前,姚广孝曾向朱棣恳求,恳请他不要杀害方孝孺,朱棣当时满口答应,承诺不会手刃无辜。然而,事态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方孝孺不仅遭到了杀戮,更惨的是,朱棣竟然对他全族进行灭绝,创下了历史少有的惨烈事件。即使姚广孝曾竭尽所能劝阻,朱棣依然置若罔闻,最终导致了他自己一手策划的靖难之役带来的恶果初现。
压垮姚广孝最后一根神经的,是他功成名就,盛装回乡之时。经过长年奋战,靖难之役后,姚广孝官至太子少师,地位显赫,算得上位极人臣。取得这样的荣光,谁都渴望归乡,接受故乡人民的欢庆。然而,当他在众多官员的马屁声中回到苏州时,迎接他的却是家中无尽的沉寂,曾经最疼爱的姐姐对此弟弟竟然拒之门外。拜访好友王宾,得到的回应却是“穷人不要和富人交往”、“和尚误事”的冷漠,曾经犯下的种种罪行,让姚广孝沦落至此,失去了所有昔日的亲朋好友。此时此刻,他虽然身披华丽的佳衣,却因未能回归故乡而深感孤独和绝望。
在此之后,重回朝堂的姚广孝心中愈发孤寂,屡次拒绝朱棣的封赏与恩赐。他早晨早早来到朝中办公,夜晚则在寺院里诵经念佛,独自一人寄居在寺庙中,选择与佛祖心灵相伴。永乐十六年(1418年)三月,年已八十四岁的姚广孝因重病不能上朝,明成祖驾临探望,与他亲切交谈,并赐予他金制的睡壶。然而,岁的姚广孝在同月十八日却于庆寿寺病逝。临终之际,姚广孝请求明成祖释放被禁锢已久的建文帝主录僧溥洽,明成祖对此答应。姚广孝满怀感激,郑重行礼以示感谢。
纵观姚广孝一生,他的经历可谓是传奇。他在少年和青年时期屡屡遭遇挫折,直到中年才迎来人生的辉煌,对朱棣而言,姚广孝是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而在后世眼中,他又沦为乱臣贼子。在姚广孝生命的最后几年,他选择以青灯古佛为伴,一方面是因惧怕因功高震主而招致杀身之祸,另一方面则是对自己挑起战火、祸害百姓的悔恨与忏悔。在他临终之际请求朱棣放过溥洽,展现出他即使在弥留之际,依然在为自己所犯下的罪孽进行赎罪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