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咱们今天来唠唠三国里那三位大佬 —— 曹操、刘备、孙权,你说这仨要是排个本事高低,谁能坐头把交椅?这问题我琢磨好几天了,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就像咱们街坊邻居讨论谁家孩子更出息似的,各有各的理儿。
先说说曹操吧,这人你说他狠不狠?当年官渡之战,手里就那么点兵,对面袁绍可是带着几十万大军压过来,换一般人早吓破胆了。可他呢?深夜里还在军帐里对着地图比划,手指敲着案几,眉头拧成个疙瘩,突然一拍大腿,就定了奇袭乌巢的主意。你想想,那可是赌上全家性命的事儿,换作是你我,怕是在帐篷里来回踱步,愁得连饭都咽不下去吧?
他不光胆子大,笼络人的本事也是一绝。当年关羽降了他,那真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送马送金送美女,就差把心窝子掏出来了。可关羽一听说刘备在袁绍那儿,扭头就走,曹操手下都劝他追,他摆摆手说:“各为其主,算了吧。” 你说这心胸,一般人真学不来。但他也有让人膈应的地方,杀吕伯奢那回,“宁教我负天下人” 这话一出口,多少有点寒心不是?
再看刘备,这人啊,就像墙角那野草,怎么踩都踩不死。四十多岁还寄人篱下,在曹操、袁绍、刘表那儿转来转去,换谁估计早认命了。可他不,在新野那小地方,还天天和诸葛亮讨论天下大势,眼神里那股劲儿,就像黑夜里的一点星火,看着弱,愣是没灭。
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笼络人心的功夫。长坂坡摔阿斗那一下,虽说有人说他是作秀,可赵云在旁边看着,那心不得热乎得跟揣了个火炉似的?后来白帝城托孤,拉着诸葛亮的手说 “若嗣子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君可自取”,这话里的信任,换谁听了能不动容?不过他也有糊涂的时候,为了给关羽报仇,硬要打东吴,结果火烧连营七百里,把一辈子攒下的家底赔进去不少,这点上确实不如曹操稳重。
最后说孙权,这孩子是真不容易,十八岁就接了哥哥的班,底下张昭、周瑜这些老臣哪个不是身经百战的主儿?换现在,十八岁刚上大学呢,他就得处理军国大事。可他愣是稳住了,赤壁之战前,朝堂上吵成一锅粥,投降的占了一大半,他听着听着,突然拔出剑砍断案角:“谁再提投降,就像这案子一样!” 那股子狠劲,一点不像毛头小子。
他最聪明的是会用人。周瑜之后用鲁肃,鲁肃之后用吕蒙,吕蒙之后用陆逊,每个都用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对陆逊,那么年轻就拜为大都督,满朝文武都不服,孙权就一句话:“朕意已决。” 结果夷陵之战大败刘备,证明了他的眼光。不过他晚年有点糊涂,废太子杀功臣,把好好的吴国折腾得元气大伤,这点上比曹操刘备差了点意思。
其实啊,这仨人就像三种不同的树。曹操是棵老槐树,枝繁叶茂但带刺,遮天蔽日的同时也挡了别人的光;刘备像株紫藤,看着柔弱,缠上谁就能往上爬,最后也能长得遮天蔽日;孙权则是池塘里的荷花,根在泥里扎得深,叶面漂在水上,风来雨去都能稳住。
要说谁本事最大,我觉得得看从哪方面说。论格局和手段,曹操可能稍胜一筹;论韧性和人缘,刘备更让人佩服;论守成和用人,孙权也不遑多让。就像咱们过日子,有人适合开疆拓土,有人擅长守好家业,很难说谁就一定比谁强。
你觉得呢?要是让你选,这三人里你更愿意跟着谁干?反正我是觉得,不管跟了谁,都得有副好身板,不然在那乱世里,怕是活不过三集。行了,今天就聊到这儿,觉得我说得有点道理的,麻烦您发财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祝您天天都有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