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提到她,许多人立刻联想到的是她为了夺取权力而手段狠毒、残忍无比。尤其是她斩杀戚夫人的那一幕,早已成为了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之一。
从篡权到最后的覆灭,吕雉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心狠手辣、权欲熏心的后宫人物。在她的统治下,大汉的宫廷充满了阴谋与血腥。然而,就在刘邦去世不久,竟有人不畏她的凶名,勇敢地向她表达了求婚之意。这封求婚信送到吕雉手中时,令她不但没有发怒,反而显得异常冷静与谦和,她回复说自己年老色衰,根本不配此位,并主动送给对方一位公主以示谢意。
公元前209年,匈奴的头曼单于带领着少数亲信出征狩猎,谁曾想,他的长子冒顿却在一旁埋伏已久,悄悄举起了弓箭。只听“嗖”的一声,鸣镝如电般射出,随即,成百上千的箭矢如暴风骤雨般射向了头曼单于,瞬间将他射成了刺猬。就这样,头曼单于死于乱箭之中,权力的更迭伴随着父子之间无情的背叛。
而那个以弓箭弑父的长子,就是冒顿。冒顿站在父亲的尸体旁,眼中不仅没有任何悲伤的情感,反而闪烁着仇恨与复仇成功后的快感。他回忆起当年父亲为将王位传给心爱之人之子,而将自己这个亲生长子送到月氏为质。几度死里逃生的他,早已决定,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并以血的方式复仇。他开始秘密培养自己的力量,组建骑兵队伍,尤其是发明了“鸣镝”,对这些忠实追随者,他不仅要求他们训练有素,甚至为了让他们无条件听命,他亲自下令将鸣镝射向自己的妻子,直到他为夺回权力而准备充分。
不久之后,冒顿成功篡夺了单于之位,开始巩固自己对漠北的统治,发动一系列征战,使得匈奴逐渐成为了北方的霸主。趁着秦末动荡不安,冒顿将自己的势力扩展至中原北部大片地区,短短数年间,他的匈奴军队已经强大无比。
西汉建国后,匈奴的力量已深深渗透进山西、河北一带,且拥有强大的兵力。匈奴南征北战,屡屡获胜,士气高涨。此时的大汉,却处在建国初期,民众疾苦,国库空虚,百废待兴。尽管如此,刘邦依然决定挑起战争,希望一举平定匈奴的威胁,然而,白登山的七天七夜困局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幸运的是,陈平献计,通过贿赂冒顿单于的阏氏,使得汉军得以解围。白登山战役后,刘邦深知汉朝与匈奴的实力差距,决定暂时收兵,专心恢复国内经济。对冒顿单于而言,即使占领了中原,他也无法长久统治,所以他更渴望通过掠夺财富来支撑匈奴的扩张。因此,双方通过和谈达成了一项协议:汉朝与匈奴结为“兄弟”,并且每年送上丝绸、粮食等物资,以换取暂时的和平。
然而,正当两国关系处于平稳时,冒顿单于却开始对“嫂子”产生了兴趣。
刘邦去世后,年仅17岁的刘盈继位,但由于年幼和软弱,政权实权早已掌握在吕雉手中。吕雉此时如同大汉的女皇,事无巨细、秉持大局,一方面稳固了国家政权,另一方面不忘打击潜在的威胁,排除异己,为巩固吕氏家族的地位做足了准备。
得知刘邦死讯后,冒顿单于认为大汉政权动荡,迅速通过外交手段向吕雉提出了求婚的请求。某日,吕雉正在大殿中,静静地坐在帘后聆听朝政,忽然一位臣子带着匈奴的国书上奏。吕雉并未感到惊讶,因为近些年来大汉与匈奴关系尚算和谐,她以为这不过是一次例行公事。直到臣子读出信中的内容时,吕雉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冒顿单于在信中提出,既然刘邦已故,吕雉孤身一人,曾经与刘邦结为兄弟,现在可以考虑嫁给他。虽然这在匈奴是常见的风俗,但对于大汉来说,这是对太后的极大侮辱,是对国家的挑衅。听到这封信的内容时,吕雉的脸色一阵发白,心中的愤怒几乎到了极点。
朝廷中的众臣愤愤不平,纷纷提议应该立刻对匈奴进行报复。吕雉的愤怒也如火山爆发,她咬牙切齿地说道:“匈奴蛮夷,胆敢如此欺人太甚!”
正在这时,吕雉提问道:“谁愿意领兵出征,替我大汉讨回公道?”话音未落,上将军樊哙便挺身而出,表示愿意领兵十万,讨伐匈奴。
但就在大家纷纷赞赏樊哙勇敢的时刻,突然,一道洪亮的声音打破了肃静:“樊哙该斩!”
这声音的主人正是中郎将季布,他大胆质疑樊哙的决策,指责其急功近利,言之不实,认为如此出兵必将耗费国力,动摇社会的根基。季布指出,秦朝因多次对匈奴用兵,最后积劳成疾,导致国内动荡不安。如今大汉国库空虚,正处于恢复期,若再贸然出征,必将带来灾难。
季布的言辞铿锵有力,举世震惊。吕雉也慢慢冷静下来,意识到当前时局的复杂与风险。她低声问道:“季布所言不无道理,那么你认为该如何处理?”
季布深思熟虑后提出,当前应以忍辱负重为策略,通过经济支持来换取和平,而不是急于用兵。吕雉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最终采纳了季布的建议,决定继续维持与匈奴的和平。
吕雉回到后宫,夜深人静时,写下了回信,语气诚恳谦和:感谢冒顿单于的盛情厚意,但自己年事已高,身体不便,无法再承担这样的婚姻。信中,她语气恭敬地表达了拒绝之意。
信件送回匈奴后,冒顿单于的使者再次表示歉意,称自己并非有意冒犯汉朝的习俗。吕雉则选择继续通过和亲来维护两国之间的和平,派出一名宗室女子假扮公主嫁给冒顿,带去丰厚的礼物,以此交换两国的长期和平。
为了确保边境的安全,吕雉还加强了长城防线,严密防守。她的政治远见和大局观使得汉朝能够在这段危机四伏的时光里稳固政权,避免了战争的爆发。她不仅维持了汉朝的内部稳定,还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终,正是吕雉的高瞻远瞩,才为汉朝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后来的汉武帝解决匈奴问题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