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斯大林的第227号命令,葬送了数千士兵,却挽救了整个苏联
创始人
2025-09-20 10:01:54
0

最近,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而三十多年前,这两个国家还曾是同一个国家的组成部分——苏联。苏联,这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承受了最为惨烈战斗的国家,其红军在抵御纳粹德国侵略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努力。

1942年夏季,德国军队的铁蹄逼近了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成为了生死攸关的战略要地。面对严峻的局势,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于7月28日发布了第227号命令,严令军队不得后撤,誓死保卫家园。这一命令不仅改变了战局,还给当时处于危机中的苏联带来了曙光。

苏联的红军不畏艰难,士气激昂,迎头反击,最终成功击退了德国军队,打破了敌人的计划。第227号命令的出台,成为了苏联抵御侵略的关键,不仅为苏联赢得了生存的机会,也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

在此之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出现了极大不平衡,经济危机愈加严重,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使得侵略行为愈加露骨。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全球60多个国家,20亿多人民加入到这场规模庞大的战争中,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为了避免被东西两面夹击,并且为战事提供必需的资源,德国在战争爆发后向苏联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尽管苏联并不信任德国,但在时间和空间上积累战争准备,苏联决定与德国展开谈判,最终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然而,希特勒心中始终将苏联视为“低等民族”,他不愿支付巨额代价与苏联贸易,而是计划直接占领苏联,剥夺其资源,并消灭苏联人民。德军将苏联人妖魔化为“红色野兽”和“犹太布尔什维克分子”,展开了冷酷的灭绝政策。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违反协议,突袭苏联。德军集结了550万兵力,发动三路进攻,目标是迅速摧毁苏联。由于苏联的准备不足,形势极其危急,红军仓促应战,被德军的猛烈攻势打得措手不及。德国的进攻速度远远超出了苏联的预期,而苏联的后勤支援与兵力调动也未能及时跟上。

德军第一波进攻迅速成功,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等地相继面临危机。苏军大批部队被包围,空中力量遭到重创,数十个师损失惨重。德军的进攻步步紧逼,而苏联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却被不断削弱。

在一片混乱之中,斯大林下令进行焦土政策,指示红军撤退时破坏一切,不让敌人获得任何资源。此举为后续的反击争取了时间,也奠定了战斗基础。经过长时间的艰苦斗争,红军成功发动了莫斯科反攻,并击溃了德军的部分部队。此举打破了希特勒“三个月内消灭苏联”的狂言,为苏联争取到了喘息的机会。

然而,尽管成功打退了德军的一次进攻,苏军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战况依然不容乐观。德军转而将主力部署到斯大林格勒,决定在这一关键城市展开决定性的战斗。苏军的防线岌岌可危,但斯大林格勒成了生死决战的最终舞台。

战斗进入了最为惨烈的阶段。德国空军将城市几乎摧毁殆尽,双方激烈交火,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物都成为了惨烈战斗的焦点。德军虽强,但苏军在许多方面展现了顽强的抵抗精神。然而,由于战场上的极度压力,一些苏军士兵感到绝望,产生了撤退的情绪,甚至部分官兵出现了畏战心理。

1937年的“大清洗”使得苏军内部的部分官员和士兵产生了对最高指挥部的不满,部分士气低落,甚至部分士兵在战斗中产生了逃亡情绪。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苏联高层开始采取强硬手段,要求军队坚持不退,进行血战。

在这时,第227号命令应运而生。斯大林命令每个指挥官和士兵,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不得自行撤退。违令者将面临严格的军事法律惩罚,甚至可能被处决。该命令迅速传达到各个军区,震动了整个军队。红军士气重新高涨,指挥官和士兵的斗志重新燃起。

第227号命令不仅仅是一道战术命令,它实际上也是一篇鼓舞士气的动员令,传达了苏联的决心:哪怕只剩下一点点希望,苏联也绝不退缩。许多红军士兵表示,命令发出后,他们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以库德列绍夫为代表的指挥官们表示,他们已经退得够久了,这道命令完全正确。

随着第227号命令的实施,红军逐渐稳定了战局,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红军不再后退,顽强阻击德军的进攻。最终,苏军通过顽强的抵抗,扭转了战局,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遭遇了惨重的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军逐渐恢复了战争的主动权。

尽管第227号命令的执行极为残酷,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士兵的恐慌,但它无疑为苏联赢得了生死存亡的机会。苏联的士气逐步恢复,最终转入战略反攻阶段,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227号命令的实施,虽然导致了数百人被执行死刑,甚至让不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它也为苏联打下了决战的基础。最终,苏联凭借这份决绝的精神,击败了德军,打破了纳粹的侵略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一书中的作者黄玉章指出,第227号命令是苏联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采取的强硬手段,尽管它极为残酷,但正是这道命令的实施,给苏联带来了生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太原市第一家机器面粉加工厂 1923年,太原晋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它是太原市第一家机器面粉加工厂,也是太原面粉一厂的前身...
一起重温!他们的抗战家书,感人... 原标题:多家博物馆推出抗战家书相关展览 重温历史记忆 读懂家国情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原创 1... 杨虎城的下落 1949年8月,蒋介石亲自飞往重庆,试图从毛人凤那里了解杨虎城的最新情况。 “按照委座...
原创 蒙... 十六世纪初,巴布尔,帖木儿帝国的后裔,趁着印度德里苏丹国的内部动荡与分裂,带领军队自阿富汗南下,成功...
恰青春丨“李云鹏们”走出了一条... 7月7日开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原创 民...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的诞生可追溯至六千多...
齐鲁清风·廉吏史话 ⑧丨邢侗:... 编者按:山东又称齐鲁,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齐鲁大地贤哲辈出,...
原创 英... 我们平时聊天时,经常会提到一个响亮的称呼:“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正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咱们中...
原创 1... 1931年2月,蒋介石在南京实施了对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的软禁,这一举动使得蒋介石在建立个人独裁专制的道...
上博“蝠桃瓶”文创冰箱贴是在消... 上海博物馆一款“蝠桃瓶”文创冰箱贴近日引发争议。这款以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为原型的发光冰箱贴被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