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北大约4公里处,有一处著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为羑里城。这片遗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走进这里,仿佛时光倒流,穿越数千年,回到那个遥远的古代,令人心生宁静与敬畏。
羑里城遗址蕴含了从龙山文化到商周时期丰富的历史遗迹,地层文化断面厚达7米,清晰可见。透过这些断层,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居住环境,犹如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在眼前。
如今,羑里城遗址呈现出一座南北长约105米,东西宽约103米,距地面高约5米的高台形态。高台上栽种着数十棵参天松柏,苍翠挺拔,其中矗立着一座文王庙。这座庙宇是后人为了纪念周文王而建,多次遭受破坏又重修,目前所见的建筑多为明朝嘉靖年间修葺而成,历经沧桑却依然巍然屹立。
若仅从表面看,羑里城似乎与其他古代遗址无异,难以让人感受到其独特之处。但若深入探究其文化内涵,则会发现羑里城独具特色,堪称罕见。这里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座国家监狱所在地,更是闻名全球的周易文化发源地。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朝圣,羑里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享誉海内外。
监狱,顾名思义,是关押犯人的地方,那么这座历史最早的监狱究竟关押过谁?答案是周文王姬昌。姬昌是历史上极具声望的人物,他在羑里城被囚禁了整整七年。尽管年事已高,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潜心钻研伏羲八卦,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完成了影响深远的巨著,至今仍风靡全球。
那么,这座羑里城监狱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因荒淫无道、暴政残酷而臭名昭著。他沉溺酒色,酷刑频施,使百姓苦不堪言。然而,商纣王并未悔改,反而加剧了对民众的压迫,整日与宠妃妲己厮混,挥霍享乐,彰显其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朝西部一个小诸侯国周国却一片安宁祥和,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周国君主季历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王,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兼并周边戎狄部落,取得显赫战绩。季历的扩张自然招致商纣王猜忌,早在商纣王之前,商王文丁便以封赏之名召其入殷都囚禁,后以莫须有罪名将其杀害。
季历去世后,姬昌继位,即后世尊称的周文王。姬昌延续季历的仁政政策,勤政爱民,广纳贤才。许多在商纣王统治下无法施展抱负的臣子纷纷投奔周国,姬昌一视同仁,重用人才。个人生活上,他朴素勤俭,不以权贵自居,常穿平民衣裳,甚至亲自下田劳作,早起晚睡,兢兢业业。
消息传至商纣王耳中,自然引起了他的猜忌。商纣王身边的谗臣借机诬陷姬昌,称其积累威信不利于商朝统治。商纣王遂下令将姬昌逮捕,囚禁于羑里城监狱。
尽管姬昌被囚,周国并未因此衰落。周国人才济济,姬昌之子姬发在姜太公吕尚辅佐下,周国日益强盛。商纣王自以为掌控住了姬昌,未曾将其视为威胁。
羑里城的姬昌受尽折磨,甚至当商纣王将其儿子残忍杀害并熬成肉汤时,他强忍悲痛饮下。此后,他每餐必吐,吐出了一个小山丘,后人称之为“吐儿冢”,现羑里城遗址中即有此丘。
年迈的姬昌虽历经磨难,却未精神崩溃,反而愈发坚强。他将悲愤化为力量,潜心钻研伏羲八卦。八卦是古人分类认识世界的哲学体系,蕴含大道理,包含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深邃思想。姬昌在监狱中潜心推演八卦,耗费心血,完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体系,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辩证法,推动了哲学发展。
七年监禁中,姬昌将研究成果汇编成书,完成了巨著《周易》。此书包蕴丰富哲理,是人生智慧的结晶,被后世奉为经典。尽管“卦”常被误解为迷信,但《周易》实际上是一门深奥的自然哲学。
姬昌被囚期间,周国大臣仍积极营救,散宜生以重金购得驺虞、鸡斯之乘、骊戎文马及有莘氏美女献给商纣王。纣王见美女,心情大悦,遂释放姬昌。姬昌携《周易》归国,不久辞世。
后来,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在诸侯支持下推翻商朝,奠定了周朝基业。羑里城的监狱和《周易》成为中华文化宝贵遗产。
近年来,《周易》文化复兴,风靡全球,众多学者深入研习。羑里城上的文王庙也成为游客必访之地,周易文化不断传播开来。
作为中国第一座国家监狱,羑里城对周文王虽是一段磨难,却也是传统文化尤其是周易智慧的发源地。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亲自前往一探究竟。
参考资料:《史记》、《周易》。
(图片来源于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