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的第3885期。1976年2月,叶剑英元帅因健康原因“被迫”病休,暂时不再负责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在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叶帅在军队中的地位显得至关重要,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他感到十分不适。但他依然坚定地执行中央的指令。在此期间,开国元帅陈锡联却给他打来了电话,这让叶帅心中不平。
叶帅原本打算在病休期间,全家一起回到广东享受一段宁静的生活。既然组织方面已经通知他休养,这样的安排似乎理所当然。然而,当他正忙于准备相关事宜时,陈锡联却突然来电,告知他必须留在北京,不要前往广东。向来沉稳如山的叶帅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情绪瞬间爆发,质问道:“难道是担心我会煽动军队吗?如果真的想捣乱,无论在哪里都可以!”之后,他毅然挂断了电话。
此时,1976年2月接替叶帅军委职务的正是陈锡联,这难免让叶帅心中充满疑惑。同时,作为开国元勋的叶剑英,回到故乡休养却遭到怀疑,令他心生不平,甚至感到一丝失望。那几年间,军界对陈锡联的声誉也饱受质疑,特别是开国将领们更是纷纷推测,认为陈锡联是在“耍手段”,暗中接管了叶帅的军权。
到了1976年10月,叶帅与华国锋等同仁迅速作出决策,凭借高效的措施挽救了国家的危机,成功粉碎了阴谋集团。在此时,无论是华国锋还是叶帅,均展现出了极高的贡献与威望。然在重掌军权后,叶帅并未针对陈锡联,采取任何压制措施。实际上,陈锡联一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等重要职务,直到1980年才主动从这些岗位上辞职,逐步退出政坛。
陈锡联当年致电叶帅,并非出于个人私利,这一点叶帅后来逐渐明白。1976年将叶帅安排病休、陈锡联接替其职务,其实是毛主席本人的决定,目的是为了保护叶帅。陈锡联对此阴谋集团十分反感,他不希望叶帅因离开北京而无法在关键时刻及时表明立场,因此,坚持让他留在中央。陈锡联的考虑不仅深思熟虑,而且极具无私之心。
尽管在陈锡联主持中央军委期间,他也并没有因为自己掌握权力而“自命不凡”,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总是主动向叶帅请教,态度十分谦虚,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叶帅心中的不满,使他不再怀疑陈锡联的品德。陈锡联的军委工作一直延续到1977年2月,那时华国锋已成为军委主席,但真正能够掌控军队、辅助华主席的依然是资深且有显赫贡献的叶剑英。在此期间,叶帅对陈锡联的工作始终给予了正面的评价,毫无意图为难这位将军。
同时,陈锡联出自第二野战军,曾担任兵团司令员,始终是刘邓两位首长的得力助手。而叶帅与邓小平的关系密切,尤其欣赏小平的治国理政之才,在1976年后,他便致力于推动邓小平复出。叶帅联合了陈云、王震、李先念等老一辈的领导人,于1977年夏季促成邓小平恢复职务,逐步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复出后,主动与陈锡联见面,并为他正名,澄清了关于1976年前后对他的负面传闻。而陈锡联对此则十分感激,在1980年响应干部年轻化的号召,主动辞去了主要职务,开始享受他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