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连长被降职成了排长,本来是降级任用,结果一看部下把他给乐坏了
创始人
2025-09-20 03:02:40
0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革命先烈们为国家的强盛和百姓的安宁,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为了保卫家园,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毫不犹豫地为国捐躯。而如今,祖国已经繁荣昌盛,作为后辈的我们,更应铭记这些英勇先烈,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

接下来,我要讲述的这位革命先烈,也将一生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就是开国中将——滕海清。

滕海清生于1909年,祖籍安徽省金寨县褚鸡石村。家庭条件贫困,小时候并未接受过正式的教育。年幼的滕海清便开始为地主家放牛,帮助家庭补贴家用。15岁时,家人认为他已到外出谋生的年龄,于是让他独自前往霍山县。滕海清在那儿做了近五年的帮工,艰辛的打工生涯让他亲眼见证了战乱中的民生疾苦,也让他意识到,作为有志青年的自己,不应安于现状,而应走出大山,投身革命,改变国家命运。

1929年,20岁的滕海清加入了抗日游击队。同年,他目睹了金寨县发生的六霍起义,深受触动。这场起义点燃了他心中熊熊的革命火种,他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鄂豫皖根据地的建立,与多次农民起义密切相关,包括黄麻起义、商南起义、以及六霍起义等。在第一次国民革命失败后,六安、霍山等地长期受到军阀压迫,百姓疾苦不堪。土匪横行,百姓辛苦劳作的粮食不仅不能自食其力,甚至还被迫上交给土匪,几乎家无积蓄,生活困苦。正是在这种艰难的局势下,六霍地区的百姓开始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参与到农民武装斗争中。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六霍县委的工作逐步取得了成效,百姓纷纷加入到反抗军阀、抵抗土匪的行列。1929年3月,六霍地区的农民起义形成了革命风潮,随后在1930年成立了红军第三十三师,徐百川担任师长。

目睹起义的滕海清,毫不犹豫地投身红军,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他不仅带领着自己的赤卫大队,还以满腔的革命热情投入到战斗中。加入共产党是滕海清革命生涯中的重要一步,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后,他的决心更加坚定,他立誓要为抗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滕海清凭借出色的军事才干和个人智慧,为革命事业立下赫赫战功。到1932年,他已经担任了红四军红11师红32团第五连的连长。

1932年6月15日,在川山战役后,滕海清牵着两匹缴获的战马走在山坡上。尽管他已经是连长,但他还不会骑马。当他看到师长倪志亮时,顿时有些慌乱。倪志亮看到他牵着马,问道:“你牵着这两匹马要去哪儿?”滕海清一时语塞,急中生智地答道:“这是给您和政委牵来的,前几天在川山战役中缴获的,想着给你们骑。”

倪志亮和甘济时听后很高兴,认为滕海清机智聪明,于是便让通信员将马牵走了。然而,几天后滕海清接到通知,去师部见倪志亮。滕海清心中忐忑,担心自己是否因没有按规定交马而受到惩罚。可是,倪志亮并未提及此事,反而告诉滕海清,他被任命为通信队排长,询问他是否愿意接受这个新职务。滕海清松了口气,立即表示愿意接受调动。

起初,滕海清以为这可能是降职,然而当他来到通信部,才发现这实际上是一次晋升。通信部的任务是协助红军的军事通信工作,尽管初期还不够规范,但滕海清所在的11师的通信部是由许多战斗失利后调来的人员组成,很多人都是曾经的连长和排长。滕海清虽然才加入红军两年,但在通信部学到了不少宝贵的知识。

在通信部工作,滕海清更是有机会与倪志亮频繁接触。倪志亮虽然严厉,但滕海清深知,这位师长的严苛背后,是对自己部队的深切期望。滕海清感到,自己并没有降职,而是得到了升职的机会。

滕海清的革命热情始终不减,无论战斗多么艰苦,他总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1931年,麻城一战后,滕海清所在的班级伤亡惨重,尽管胜利了,但队伍的士气低落。滕海清虽然负伤,但依然毫不畏惧,坚定表示愿意继续战斗:“丢掉性命也要继续,这是荣誉。”

1932年的一次战斗,滕海清再次面临生死考验。张国焘制定的计划发生了失误,红四方面军在平汉铁路遭遇了猛烈的敌人围追堵截。滕海清不顾身上的伤痛,坚持冲在前线,拼尽全力扔出手中的手榴弹。最终,他在敌人的炮火下重伤,左眼和手臂均被炸伤。即便如此,滕海清依然坚持追赶队伍,忍着剧痛继续参与战斗。

伤势未愈的滕海清继续在战斗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甚至在倪志亮的再三劝说下,也不愿意停下来休养。倪志亮最终将他调到四川清江渡发展游击队。滕海清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成功组织了一支庞大的游击队,并在1933年2月带领队伍歼灭敌人1.4万。

尽管再次受伤,滕海清仍不愿意离开战斗岗位。1951年,他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军事人才。毕业后,他继续留校任教,培养新一代革命将领。1955年,滕海清被任命为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

同年,滕海清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诸多荣誉。1997年10月26日,滕海清在北京逝世,最终葬于他的故乡金寨县烈士陵园。

滕海清出身贫寒、未受过系统军事训练,但正是因为亲眼见到百姓的疾苦,他毅然决然加入工农红军,走上了革命的征途。无数战斗中,他数度与死亡擦肩而过,但始终保持着无畏的革命精神。正是有了滕海清这样的英雄人物,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也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项... 在秦始皇时期,赵高和李斯两人完全没有交集,仿佛是互不相干的两条平行线。李斯初入秦时,年少气盛,曾是吕...
原创 诸...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称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一自谦之词让人对他的一生产生了诸多想象。那么,...
原创 襄...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描绘了郭靖、杨过和张无忌三位英雄的传奇故事,他们各自经历了诸多奇遇和磨难,最终修...
原创 邱... 此时,邱清泉的牺牲已过去了数个月。自从得知噩耗后,叶蕤君几乎每天都在崩溃的边缘徘徊,孤独地蜷缩在房间...
原创 蒙... 蒙古第一次西征与金国的困境 1219年到1225年,蒙古帝国发起了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和他的四个儿子...
原创 杨... 有一次,杨澜在梁从诫的陪同下,参观了位于大同古城的梁思成纪念馆。作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象征之一,梁思成纪...
原创 诸... 01 公元201年,刘备在四处漂泊多年之后,终于因长期与曹操的冲突,感到在中原待不下去。此时,他选...
原创 西... 西方列强数百年前的历史可谓充满了对弱小国家的侵略和压迫,他们在这些国家强行建立起殖民地,肆意剥削。然...
原创 魏... 魏延,蜀汉的“第六虎将”,以其刚猛的性格和卓越的武艺广为人知。回顾汉中之战时,曹操曾亲自前往邀请魏延...
原创 从... 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人口突破一亿大关,举国上下洋溢着成为超级大国的雄心壮志。智囊团们踌躇满志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