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读懂秦始皇,你才会明白:越优秀的人越孤独
创始人
2025-09-19 22:32:51
0

尼采曾说过:“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不是因为他渴望孤独,而是因为他找不到同类。”这个世界的确如此,你走得越高、越远,往往就越感到孤独。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人物都经历了这样的孤独,而秦始皇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如果你能读懂秦始皇的一生,你会更深刻地理解孤独的真正含义。

秦始皇自出生起,便成为了质子,被迫寄居在赵国。年幼的他,身边只有母亲赵姬和吕不韦相伴,几乎没有父爱可言,这让他在成长过程中感到无助。更为糟糕的是,赵姬一心沉迷于对吕不韦的情感,几乎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儿子秦始皇。由于缺乏母亲的关爱和父亲的呵护,秦始皇从小便在孤单与无助中度过。

那时的秦国远没有后来的强盛,面临着来自四方的敌人,尤其是赵国的威胁。即使有异人想要将秦始皇带走,力有未逮。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下,秦始皇的性格逐渐变得孤僻。他变得擅长观察周围的一切,擅长揣度人心。因为生活在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的环境中,他必须时刻保持警觉,谨慎行事。幼年的无助和屡屡遭遇的不幸,深刻影响了他的一生,也为他后来的迅速成长埋下了伏笔。

随着异人去世,秦始皇在吕不韦等人的辅佐下,成为了秦王。尽管年纪尚轻,但他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帝王气度和卓越的权谋智慧。然而,这一切也让他渐渐变得更加孤独。尤其是,弟弟的背叛让秦始皇对亲情有了全新的认识。尽管叛乱最终得以平息,但他对王权和亲情的理解已然发生了变化。

更令秦始皇伤心的是,母亲赵姬的行为逐渐变得愈加偏执和离经叛道。赵姬对嫪毐的痴迷,完全忽视了自己的儿子秦始皇和整个秦国的面子。虽然秦始皇心知肚明,但为了保全面子,他选择了默默忍受。即使如此,他依然希望母亲能有所收敛,但换来的却是赵姬对嫪毐的支持和庇护。随着嫪毐野心的膨胀,赵姬不仅未加制止,反而助纣为虐,甚至暗中策划谋害秦始皇,将年幼的儿子扶上王位。

如果说背叛者是外人,也许还能稍微接受,但连亲生母亲都因外人而背叛自己,实在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深痛。秦始皇在伤心之余,依然保持冷静,理智地处理了这场母子间的权力斗争。嫪毐被车裂后,秦始皇竟选择将赵姬软禁在宫中,单独安排她在一个远离权力的宫殿中生活。这一举动令许多人无法理解,但正是从那时起,秦始皇的孤独感愈发加剧,甚至连一个可以倾诉的人都没有。

接着,秦始皇为了进一步集权,剥夺了吕不韦的实权,最终实现了王权的完全统一。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并未立皇后,这一决策至今令后人感到疑惑。但如果我们了解秦始皇的成长历程,就会逐渐理解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在他的漫长历程中,他经历了无数的非议和批评,即使千百年后,仍有很多人指责他为“暴君”,认为他残暴无情。

然而,谁曾真正站在那个历史时期,体察秦始皇内心的感受呢?为了秦国的强大,为了百姓的安康,他不得不忍受众人的非议。他的一生,几乎是为了子孙后代铺路,他的伟大成就不应仅凭当时的评价来判断。事实上,秦始皇的残暴之名并不完全真实。相比其他开国皇帝如刘邦、朱元璋,他们通过大规模屠杀功臣来巩固权力,秦始皇则连自己的功臣吕不韦都未舍得杀。

如果说秦始皇过于残暴,那我们是否可以认为那些站在功臣尸体上建立自己政权的帝王就更加残忍呢?显然不能如此简单地评价一个帝王。要成为一国之君,尤其是建立一个大一统王朝,必然要承担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痛苦,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孤独与非议。这些历史的伤痛,使得这些帝王在追求强国之路上,逐渐变得越来越孤独。

其实,这种孤独感在现实生活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子。比如一个家族中有一个从默默无闻到功成名就的成员,他白手起家,披荆斩棘。而当他站在成功的高峰时,家族中的其他人可能无法理解他的思维和行为。他的所作所为,可能在他们看来都是怪异且无法理解的。如果你身边没有人能够理解你,你会感到孤独。就像一只天鹅在鸭群中,它的与众不同注定让它感到孤独。

秦始皇一生做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但大多数人并未能理解他。当时的人多半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成效,而秦始皇却眼光远大,致力于为国家长远的强盛奠定基础。长城、统一文字、货币,这些举措都源自于他的远见卓识,他想要为后代的和平与繁荣做出准备。即使当时的人不理解他,历史将最终为他正名。

正如那句古话所说:“越伟大的人,越优秀的人,往往越是孤独。”他们并非故意选择孤独,而是因为身边很难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的视野与别人不同,他们能坚定地活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朝着目标坚定前行。这样的孤独,不仅造就了他们的伟大,也注定了他们的历史地位。而大多数人,恐怕难以承受这样的孤独,也注定无法达到如此的高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蒋... 1949年,蒋介石选择撤退到宝岛台湾,这一决策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考量呢?在他出发前,他究竟携带了多少...
在历史教材中,他们竟撒下弥天大... 本文转自【央视网】; “1937年7月,日中两军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武力冲突,日中战争爆发”“19...
原创 曹... 曹操早年曾多次征召司马懿出仕,但司马懿最初却坚决推辞不接受。这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根据司马懿的传记以...
原创 晚...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某一天,在老上海的襄阳公园门口,两位特殊的游客出现在了那里。他们身穿褪色的旧棉布长衫...
原创 陈... 刘邦曾经说过,自己能够成功夺取天下,主要依靠的是萧何、韩信和张良的帮助。萧何为他治理国家、提供后勤支...
记者手记丨从日本教科书上的卢沟...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日本教科书上的卢沟桥事变谈起   新华社记者郭丹 陈泽安 罗鑫...
原创 一... 李鸿章是清朝末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生活跨越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中国动荡时代。这句话...
原创 明... 明代的都察院是该朝最高的监察机构,其主要职能包括监督地方官员的政务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巡视及纠察,以...
原创 慈... 当然可以!我帮你把文章每段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适当丰富细节和改写,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慈禧太...
原创 论... 当然,这里是你的文章改写版,保持了原文语义和总字数的基础上,增加了细节描述,使内容更加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