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花大绑的哥舒翰被押解到安禄山面前时,安禄山带着几分戏谑的口吻开口说道:“老哥舒,过去你总是看不起我,现在怎么样了?”他的语气里藏着一丝得意,似乎在享受着胜利的滋味。
哥舒翰的反应极为迅速,尽管身上伤痕累累,他依旧拖着半身不遂的躯体,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地,恭敬地叩头:“您是天命所归的皇帝,李光弼、来瑱、鲁炅曾都是我的部下,臣愿意为您招降他们。”
哥舒翰的言辞显得虚伪而迫切,甚至可以说是巧妙的投降。而安禄山的心情也因这番话而大为舒畅,完全沉浸在自己无与伦比的成就感之中。于是,他心花怒放地宣布:“朕任命你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在瞬间,哥舒翰从一名阶下囚变成了大燕的宰相。对安禄山来说,官位其实并不重要,他关心的更多是李光弼、来瑱和鲁炅这三位在河北、河南和南阳奋力抵抗的名将,燕军在他们面前屡屡吃亏,几乎陷入绝境。气愤之下,安禄山把狗头军师严庄和高尚暴打得鼻青脸肿,愤怒地责骂:“你们不是说易如反掌吗?为什么结果还是这样!你们放屁不止!”此时,哥舒翰的投降无疑像是给了安禄山强心剂,令他重新焕发了斗志。
为了慰藉哥舒翰那颗被伤害的心,安禄山决定用一颗“血淋淋”的头颅来证明自己的决心,直接将火拔归仁提到面前:“你背叛了我的信任,岂能饶你!”火拔归仁听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原本他以为哥舒翰的投降意味着自己升职的机会,没想到却成了安禄山的牺牲品。
哥舒翰的投降是否能带来实际利益,所有的一切都和两人之间深刻的过往纠葛密切相关。安禄山与哥舒翰本是唐朝玄宗最宠爱的两位胡人将领,安禄山被封为“东平王”,哥舒翰则是“西平王”,在唐朝朝堂上赫赫有名,成为了唯一的两位异姓王。然而,尽管他们名义上是同僚,二者却因一名“第三者”而结下了深仇。
安禄山的父母虽然与他有着一定的胡人血统,但他本姓康,来源也较为显赫。而安思顺,安禄山的堂兄,却是一个普通的“胡人”。二人自幼生活在一起,有着深厚的兄弟情谊,虽然名义上关系并非亲生,但却早年共同经历了很多。与此同时,安思顺因自身的踏实努力和坚韧不拔的性格,也逐步在唐朝建立了自己的地位,升迁的过程可谓步步高升。
安禄山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走捷径,而安思顺则走的是一条稳定的道路。他曾为唐朝效力几十年,最后终于获得了自己应得的位置。然而,尽管安思顺在职场中取得了成功,但他的对手哥舒翰却也并不逊色,哥舒翰凭借军事才华和王忠嗣的提拔,迅速登上了权力的高峰。
哥舒翰与安思顺的敌对关系,来源于彼此截然不同的性格与出身,二人性格互补却又存在深刻矛盾。两人的关系更加复杂的是,尽管他们几乎没有直接的冲突,但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鲜明的敌对关系。
当他们在朔方和河西分别担任节度使时,冲突才初见端倪。安思顺虽然年长,但与安禄山的关系始终维持得相当亲密。他忠诚的付出,并最终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与此同时,哥舒翰也在军中获得了出色的成绩,但他对安禄山的愤恨始终未曾消散,终于在宴席上与安禄山发生了激烈的对峙。安禄山虽然本性不坏,但他的野心却让哥舒翰心生不满,两人最终彻底决裂。
这场宴会成为了安禄山与哥舒翰矛盾公开化的导火线。在场的安思顺始终没有出声,显然他心知肚明安禄山的野心,并已经开始有意与他切割。尽管众多忠臣曾提醒唐玄宗注意安禄山的动向,但玄宗始终未能及时察觉,甚至以为安禄山忠诚无比,结果直接导致了他最终的叛乱。
当安禄山起兵反叛时,唐玄宗的反应几乎令人难以置信,他立刻解除安思顺的职务。与此同时,哥舒翰被唐玄宗强迫出征,但他此时已经是一个重病在身的中风病人。唐玄宗命令用担架将他抬上前线,最后使得他在灵宝之战中完全失去军力,兵败如山倒。
哥舒翰本想通过公开诬陷安思顺来满足自己对安禄山的仇恨,然而最终他并没有得到任何支持,反而被置于了囚禁之中。在安禄山即将完全掌控局面时,哥舒翰得知了安禄山死于亲信之手的消息,但这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有什么实际意义。
最终,哥舒翰成了一个被遗弃的废物,不仅没能得救,反而在失败中走向了死亡,结局如同他一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