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宣统三年,也就是公元1911年,武昌起义如火如荼地爆发。经过了不足半年的激烈斗争,清廷在形势的逼迫下被迫宣布将权力交给袁世凯,同时授权他组建共和政府,与南京方面进行谈判。就这样,清朝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退场,从此结束了其长达几百年的帝制统治。此时,北方的清朝与南方的民国并存的局面,已经维持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终结了中国封建帝制的历史。然而,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如果在明朝崩溃后,天下掌握在李自成的大顺朝手中,并且这大顺朝延续到了现代,那么辛亥革命是否依然会发生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在2020年代,很多年轻人即使在高等教育普及的背景下,竟然对封建统治者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好感,甚至还形成了饭圈文化,这种现象让人难以理解。尽管在历史上,那些识字不多的地主家长工至少能理解“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事实,但如今受过教育的现代人却偏偏相信许多古代皇帝都是慈爱仁厚、全心全意为民众谋利的贤明统治者。这样的认知无疑令人不禁感到深深的惋惜。
实际上,从被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朱氏还是爱新觉罗家族,甚至是李家,只要能够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封建王朝,他们便成为了最大的地主领主。因此,他们的共同目标便是防止百姓反抗,以及不断地奴化和愚弄人民。以朱元璋为例,他在制定明朝法律时就实施了高压的恐怖统治。例如,在明朝的法律中,农民即使只是唱戏或下棋也可能会被砍掉手脚。稍后的爱新觉罗家族则在这一基础上达到了极致。
李自成在我们的这个时空并未能牢牢掌控天下,但假如他真能稳坐皇位,他也必然会采取更加严厉的手段来加强统治。毕竟,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是统治者的必然选择。
我们可以推测,在另一个时空里,大顺朝确立了对中国的统治,实际上,它的统治方式与清朝并无二致,都依旧是“后明朝模式”。对于清朝而言,尽管有些人认为其“防汉甚于防洋”,从而导致了近现代的落后,然而从封建统治者的视角出发,他们始终不会与普通百姓心连心。对于他们来说,平民百姓不过是盛开在土地野草中的微不足道的存在,因此有了“草民”这一说法。因此,在另一个时空中,大顺的皇帝们同样会对百姓抱有提防之心。
随着西方列强对东亚展开殖民入侵,依靠农业为根本的大顺朝也绝非英法列强的对手。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大顺朝拥有清朝所不具备的一个巨大优势,那便是他们能够借助民族主义的力量抵御西方的侵略。类似于面对外界压力时清朝有洋务运动的尝试,大顺朝也有可能推出一些自我救亡和改革的措施。可惜的是,由于大顺朝留存的封建残余势力过于庞大,他们的改革不过是表面,层次也很难有实质性改变,类似于当时以沙皇俄国为主的改革模式。总体来看,大顺朝的实力仍优于沙俄——毕竟,沙俄在经济实力上显得贫弱,而大顺朝的经济总量却较为强大——当然,类似于俄国模式,大顺帝国的贫富差距也将相当明显。
在世界历史上,沙俄推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君主立宪体制,压力之下的大顺皇帝们同样可能仿效这一模式。不过,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束,民主体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趋势。因此,在另一个时空中,尽管1911年不会发生辛亥革命,但帝制的崩溃其实也只是时间问题。